成人a级在线播放,一本到无码av专区无码不卡,亚洲第一男人av无码网站,变态另类av天堂手机版

遺產
在江南水韻中見證千年文脈

近日,江蘇南京博物院舉辦“大江萬古流——長江下游文明特展”,聯合長江下游9家文博單位精心挑選約250組(件)展品。

更新日期:2023年02月28日
探秘楚王車馬陣:規模宏大 威武壯觀

熊家冢車馬坑遺址是目前發現的東周時期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車馬坑遺址。賈漢青介紹,40多年來,考古人員對熊家冢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勘探和2次主動性發掘,均未發現有關墓主身份的確切記載。主冢一號車馬坑最大,長132.6米,寬12米,深2.7米,現已發掘出43輛馬車、164匹戰馬。

更新日期:2023年02月28日
河北“非遺”戲法師:將中國傳統民間“魔術”展現給世界

戲法就是中國的魔術,它早在漢代就很興盛,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

更新日期:2021年06月28日
“粽”夏游園會,漢韻周莊

“粽”夏游園會,漢韻周莊

更新日期:2021年06月13日
我們的節日 | 非遺周莊,守藝江南文化

我們的節日 | 非遺周莊,守藝江南文化

更新日期:2021年06月13日
太行深處話鄉愁:600年古村落煥發新活力

位于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路羅鎮英談村,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現有保存完好的67處古宅,帶有鮮明的明清時期太行建筑風格。

更新日期:2021年06月09日
長沙城東發現一批戰國至宋代古墓葬

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長沙再現一批古墓葬。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日透露,考古人員今年在長沙城東發現24座戰國至宋代時期古墓葬,出土一批陶器、銅器等文物。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21日
唐寅、文徵明書法杭州展出 近百幅作品再現明代江南書法興衰

吳門即今江蘇蘇州之別稱,吳門書派是指明朝中期活躍在蘇州并以祝允明、文徵明為代表的書法流派,影響輻射于浙江、安徽等地。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19日
甘肅展陳戰國西戎文化墓地考古成果 與眾分享文物背后故事

“四牡業業——馬家塬出土戰國馬車特展”18日在甘肅省博物館開展。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19日
山西太原1000余件文物“開口”講故事:從“玩石頭”到中外交流

“錦繡太原歷史文化展”在太原市博物館開展,1000余件文物直觀展現了太原從遠古到明清的發展脈絡。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19日
“漢典重光”首批實現海外20萬頁中文古籍“數字化回歸”

中國海外古籍“數字化回歸”項目“漢典重光”平臺18日下午在北京中國科技館正式發布,通過先進的人工智能(AI)技術,一批珍藏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中文古籍善本,以數字化方式回歸故土,落地“漢典重光”古籍平臺。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19日
香山革命紀念館獲贈珍貴圖書史料

香山革命紀念館舉辦2021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解放軍出版社和北京出版集團分別向香山革命紀念館捐贈了包括《毛澤東手跡》《星火燎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大家小書》在內的近400冊珍貴圖書史料。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19日
古書畫修復:學院制教育是大勢所趨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古書畫保護專項基金近日舉辦了設立儀式。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19日
昔日清朝王宮府邸奈曼王府變身百萬游客打卡地

作為內蒙古現存規模較大、保存比較完整的清代官式建筑群之一,奈曼王府坐落于通遼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鎮王府街西段,昔日6任郡王的王宮府邸,如今變身百萬游客打卡地。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14日
太原東山發現國內規模最大明代中晚期藩王墓

當地考古人員在太原東山發現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明代中晚期藩王墓——晉端王墓。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14日
《女史箴圖》 千年演繹,千年傳奇

大英博物館藏《女史箴圖》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漢唐繪畫的知名杰作。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14日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甘而可:讓世界看到中國漆器之美

安徽黃山黎陽老街上,坐落著一幢粉墻黛瓦的徽派老宅,在這片繁華的商業街區顯得格外寧靜。這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徽州漆器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甘而可的工作室。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28日
沿黃珍寶之“短發女神”:跨越5000多年的美仍令人心動

“黃河珍寶——沿黃九省(區)文物精品展”的當家寶貝已陸續到豫,其中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頭形器口彩陶瓶,是本次展出的國寶之一,其跨越5000多年的美仍令人心動。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5日
河北邢臺發現一清代乾隆年間古石碑 距今已250年

近日,文保人員在南和區三思鎮里首村東北興隆寺遺址發現一清代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所立《重修興隆寺碑記》古石碑,距今已有250年歷史。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5日
流落民間的乾隆御制詩文稿將在北京展出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以外,目前私人珍藏最大宗乾隆御制詩文稿將于本月在北京首次展出。據介紹,該文稿為乾隆晚年所作,推測為晚清散佚民間。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5日
他在故宮“挑文物” 從非文物字畫中發現國家一級文物

故宮出版社近日影印出版了19卷的《劉九庵書畫鑒定研究筆記》, 300余萬字的筆記真實還原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當代著名中國古書畫鑒定家劉九庵先生的成長與治學之路。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5日
呵護一磚一瓦 激活文化遺產——清東陵保護區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工作

呵護一磚一瓦 激活文化遺產——清東陵保護區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工作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5日
陜西考古發現:2000多年西漢銅鏡仍光可鑒人

考古工作者近期在位于陜西省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的西漢時期大型墓葬群中發現了80多枚精美銅鏡。雖然已歷經2000多年時光,有些銅鏡仍光可鑒人。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4日
陜西摸清石窟寺家底:1012處

陜西通過全面調查,已摸清石窟寺資源家底,經調查,全省現有石窟寺共計1012處。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4日
“三星堆”對話“瑪雅”——跨越時空的“美美與共”

是跨越文明的神奇巧合,還是交錯時空的默契對話?作為歷史文物的“傳話人”,中國和墨西哥考古學家近期在接受采訪時,給出了權威解釋。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4日
“十大考古”評審專家為什么不看重“精美文物”?

在參與評審的考古學家看來,發掘出來的文物是否精美并不應是最先考慮的問題。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4日
故宮博物院藏黃花梨、沉香在海南展開“省親”之旅

“故宮·故鄉·故事——故宮博物院藏黃花梨沉香文物展”13日上午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開展,故宮博物院藏黃花梨家具與沉香器物回到故鄉海南,為觀眾帶來歷史文化盛宴。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4日
“沿黃珍寶”搶先看:9省(區)都有啥當家“寶貝”?

將于4月30日至6月1日在鄭州博物館展出的“黃河珍寶——沿黃九省(區)文物精品展”,一定會讓觀眾大飽眼福。該活動也是4月13日啟幕的“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活動之一。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4日
《四庫全書》正被“一個字一個字重抄”

近日,新訂《四庫全書》項目——《四庫全書叢編》舉行新聞發布會。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4日
重磅!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分別為貴州貴安新區招果洞遺址、浙江寧波余姚井頭山遺址、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河南淮陽時莊遺址、河南伊川徐陽墓地、西藏札達桑達隆果墓地、江蘇徐州土山二號墓、陜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青海都蘭熱水墓群2018血渭一號墓、吉林圖們磨盤村山城遺址等十個項目。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3日
31年總數全國第一!考古新發現實證中原文明的核心地位

河南入選總數達到49項,位居全國首位,遙遙領先于其他省份。再次彰顯了河南文物大省、考古大省的地位,也證明了中原文明在中華文明的核心地位。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3日
“恐龍舞池”現身福建上杭

據福建省上杭縣有關部門介紹,繼2020年11月福建上杭縣龍翔村首次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240余枚后,科考人員近日又在當地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約364枚。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3日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背后的故事:“世界石刻藝術之瑰寶”重光

這便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集雕刻、貼金、彩繪于一體的摩崖石刻造像——大足石刻千手觀音。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3日
廣州金蘭寺遺址考古出土30具古人類遺骸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對廣州增城金蘭寺遺址進行的考古發掘工作中,發現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戰國時期墓葬32座,目前已出土30具古人類遺骸。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3日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非遺與旅游融合協調委員會成立

3月31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非遺與旅游融合協調委員會在京成立,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出席成立大會。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02日
“2021文化遺產大眾傳播論壇”在山西太原舉辦

4月1日,由中國文物報社、山西省文物局主辦,山西博物院承辦的“2021文化遺產大眾傳播論壇”在山西青銅博物館舉辦。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02日
山西發現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戰國水井

記者30日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當地考古人員在山西陽泉發現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戰國水井。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31日
拉薩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亮相西藏牦牛博物館

3月30日,“沃塘瑰寶—拉薩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展”在西藏牦牛博物館開幕。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31日
山西首次發布北白鵝墓地青銅器全銘文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3日首次發布山西垣曲北白鵝墓地出土青銅器上的全銘文,共199個字。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24日
專家談吉林出土巨型石葉石核:遺址可能存在多期文化遺存

在吉林省和龍市最新發現的黑曜巖原料巨型石葉石核,將為石葉技術在東亞地區的出現與發展研究帶來諸多新課題。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24日
好消息!游客有望4月一睹三星堆“上新”文物尊容

按照計劃,今年4月份,開放式的文物保護修復館試運營,5月18日正式開放。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24日
除了祭祀坑,三星堆還有啥?

三星堆的國王是誰?宮殿在哪兒?青銅器作坊在何處?……除了“祭祀坑”,三星堆還有啥?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24日
三星堆6號坑神秘木匣子身份待定 保護工作細致入微

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隊從2020年12月份開始對6號祭祀坑展開發掘工作,6號坑內最重要的發現就是一個長方形的木匣子,發現3000多年前保存如此完整的木匣子,這在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中尚屬首次。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22日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解讀三星堆遺址考古發現

“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三星堆遺址,一直被視作中華文明長河中一顆閃耀的星。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22日
山西發現金代彩繪磚雕墓 內刻“墓有重開之日”

經過9年的考古發掘,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發布對山西高平湯王頭村金代彩繪磚雕墓考古發現,該墓葬內刻“墓有重開之日”,系為再次合葬而建,為研究晉東南宋金時期喪葬文化留下獨特的實例和視角。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18日
琉璃河遺址保護規劃發布 將建考古公園

《琉璃河遺址保護規劃(2020年-2035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復,獲得發布。這在琉璃河遺址發現75周年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之際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17日
河北雞澤發現李鴻章“曉諭碑”

河北省邯鄲市文保等部門日前在雞澤縣發現清朝光緒年間石碑一通,碑文內容是時任直隸總督李鴻章的一道“曉諭”。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16日
差一鐵鍬土就被盜走的“中華第一劍”

“當時劍就在盜洞正下面,還差30厘米就挖到了,也就是一鐵鍬土。”時任三門峽市文物工作隊隊長、今年81歲的寧景通,回憶起當年“中華第一劍”——玉柄鐵劍的出土,往事歷歷在目。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16日
2021年國際古跡遺址日主題活動開啟

國際社會對文化包容性與多樣性的需求日益增長,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將2021年國際古跡遺址日主題確定為“復雜的過去,多彩的未來”。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16日
國務院批準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2022年申遺

日前,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被國務院批準為中國2022年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申遺相關文本已經送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更新日期:2021年02月05日
甘肅認定93家省級非遺工坊 文創產品乘“云端”煥生機

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27日披露,截至目前,甘肅省認定93家省級及以上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總共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2078人。同時,非遺文創乘上“云端”借網絡帶貨,實現“線上”“線下”雙增收。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8日
“石窟藝術之鄉”甘肅將加強石窟保護利用

甘肅省將在“十四五”時期加強對石窟的保護利用,推動境內石窟的標準化管理,強化科技支撐。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8日
隋唐洛陽宮城玄武門時隔千年“重現”

經考古人員持續發掘,隋唐洛陽宮城玄武門遺址日前初現全貌。該遺址的發現對了解唐宋宮城的形制布局有重要意義,有助于研究中國古代都城的形制變化和沿革關系。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0日
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獻首次全部整理出版

敦煌古藏文文獻是目前存世的最為古老的藏文文獻,內容涵蓋佛教經典、歷史著作、契約文書等多個方面。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18日
王樹聲:打回大別山去!

王樹聲是新中國首次授銜的十位大將之一。他生在大別山、革命在大別山,解放戰爭時又再次重返大別山,被人們稱為“大別山守護神”。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18日
重慶首次集中展示一批商代甲骨

這是重慶市首次集中展示館藏甲骨,內容涉及祭祀先祖、戰爭、卜旬卜日、田獵等方面。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18日
金中都城墻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首次發現外城城墻體系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主持發掘的金中都城墻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首次發現金中都外城護城河、城墻、馬面、順城街道路等外城城墻體系,并了解了這些遺跡的形制結構和營建方式。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13日
歷史感和創造力共生 江西景德鎮:千年瓷都青春常駐

作為千年瓷都,這里有老窯址、老街區,也有陶瓷藝術村、文創市集;有堅守工藝的匠人,也有創意迭出的年輕人。他們在這里追逐夢想,見證改變,也為這座城市帶來發展新活力。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13日
山西五里后墓地發現金剛杵 系元代考古中首次出現

考古人員在山西隰縣五里后墓地發現元代隰州刺史韓昇墓碑,并出土隨葬的金剛杵,這也是中國元代考古中首次發現。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12日
羅城遺址新發現:楚文化入湘可追溯至春秋中期

“這些遺跡表明文獻記載的楚人遷羅事件并非空穴來風,羅城遺址可能是楚國安置羅國遺民的地方。”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羅城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盛偉說。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12日
紫禁城里修古建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聚焦傳承

《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在2020年末跨年上映,三集的體量聚焦于故宮古建傳承。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12日
常州11歲小花旦摘得國戲杯金獎 “想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在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中,11歲的顧宸溪在幾千人中脫穎而出,她表演的京劇《霍小玉》獲得了小學組金獎。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07日
江西出臺保護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辦法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典型漢代列侯國都城聚落遺址。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07日
央視《探索·發現》開播《探秘盤龍城》

?盤龍城遺址1954年被發現,迄今已60余年,一系列考古發掘工作,逐步揭開了這座3500年前商代早期城邑的神秘面紗。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07日
上海:感受漢風美學魅力

“公園前202號”漢風美學新媒體藝術展,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重新組合與創作,通過現代展覽技術呈現漢文化的美。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04日
國家圖書館上線展映48部非遺紀錄片

48部非遺紀錄片將于12月31日在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的非遺展映專區正式上線,第三屆“年華易老,技·憶永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成果展映月”也由此拉開帷幕。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31日
河南洛陽出土紀年器物 基本確認墓主為漢桓帝

“此次發掘出土的紀年器物,為確定白草坡東漢陵園歸屬提供了有力證據,有助于更全面了解東漢帝陵的布局、形制。”研究員王咸秋說。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30日
首次嘗試修復琉璃構件 圓明園將再現彩色西洋樓

在游客印象中,西洋樓是素色的。然而,通過考古、歷史檔案查詢等一系列研究發現,被毀之前的西洋樓其實“色彩繽紛”。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5日
陜西唐九成宮遺址考古發現“粉壁、涂泥”歷史見證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4號殿遺址考古發掘成果24日公布,考古人員發現唐代殿基陡板石面都以白灰裝飾,是“粉壁、涂泥”的歷史見證。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5日
走近安徽歙縣老胡開文墨廠:徽墨千年 亦淡亦濃

一間間房門內,煉煙、和料、制墨、晾墨、打磨、描金等11道古法制墨工序各有講究,藏著徽墨的秘密。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4日
四個廣州本地特色技藝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推薦名單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向社會公示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中,廣州有4個項目成為新列入或擴展項目。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3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高度評價中國申遺成功

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于17日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教科文組織官員高度評價中國申遺成功,稱贊中國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堅定擁護者和積極推動者。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1日
我國人類非遺項目數量已居世界第一

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1日
太極拳申遺成功 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關注。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1日
敦煌里的中國和世界 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20周年

敦煌里的中國 敦煌里的世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20周年新書訪談。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9日
北京房山周口店猿人洞保護建筑,獲聯合國表彰

日前,位于房山區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第一地點(猿人洞)保護建筑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創新獎。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8日
讓“黃河文化”奏出時代強音

近年來,渭南市把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作為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落細落實,取得了良好效果。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8日
助力“申遺” 福建泉州城考古取得階段性成果

泉州曾經孕育和見證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現在又因申報世界遺產而煥發出勃勃生機。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5日
讓敦煌文獻“孤兒回家”“親人團聚”——敦煌殘卷系統綴合背后的故事

對敦煌殘卷進行系統全面的綴合,哪怕是片紙只字也不輕易放過,讓“孤兒回家”,讓“親人團聚”,這是近10年來浙江大學張涌泉團隊的主要工作。他們的研究顯示,超過25%的敦煌卷子可以綴合。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4日
山西發現周朝王卿高級貴族墓地 出土虢國重器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9日發布重大考古新發現,當地考古人員在山西垣曲發現9座春秋早期的王卿高級貴族墓葬,出土帶有銘文的銅器近50件套。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0日
始椎類最“長壽”化石刷新認知 滅絕時間比現有記錄晚3000萬年

始椎類是一種原始的爬行型類,屬于羊膜卵動物的基干類群。這次報道的新種被命名為陽泉長壽螈,打破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紀錄。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0日
廣東佛山桑園圍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據廣東省水利廳8日消息,佛山桑園圍正式入選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成為廣東省內第一個入選該項名錄的工程。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9日
百余書法篆刻作品頌揚黃河文化

12月5日,“黃河文化主題書法篆刻展覽”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幕,展出63位藝術家創作的126幅兼具傳統意蘊和時代精神的藝術作品。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8日
河南靈井鳥雕入選 “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近日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考古Archaeology》雜志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出土于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微型鳥雕像入選。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7日
非遺傳承人齊聚西安城墻共話傳承

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齊聚西安唐皇城墻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用熾熱匠心與精湛技藝為民眾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7日
國家文物局就違法發掘古墓葬案件約談淄博市人民政府

12月3日,國家文物局約談淄博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負責人。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4日
“馬首”歸園,這些曲折你可能不知道

2020年12月1日,馬首銅像回到原屬地圓明園。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2日
北京頤和園耕織圖景區水操學堂重新對外開放

經過一年的升級改造,北京頤和園耕織圖景區內的水操學堂12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在此進行的《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也同時開幕。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2日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成立

全國文化文物系統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自覺,把做好考古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挖掘好守護好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1日
600年的記憶:紫禁城歷史上的幾個關鍵詞

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皇宮,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傳統文化遺產,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更新日期:2020年11月30日
長城守護者:他走遍每一座烽火臺,說這是山里人的本分

6年前,在明長城腳下生活了一輩子的賀文希被當地文物管理所聘為長城保護員;6年間,賀文希的足跡遍布了這里的每一座烽火臺。

更新日期:2020年11月27日
五項考古新發現讓夏文化更可信

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五個項目均是圍繞夏文化進行,從不同角度解讀與夏朝同期或接近時間段內、不同地區文化之間的關系。

更新日期:2020年11月26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