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1000余件文物“開口”講故事:從“玩石頭”到中外交流
中新社太原5月18日電(記者李新鎖)從舊石器時代原始先民打獵割肉的石球、刮削器,到北朝時期從中亞“魚國”入中國為官并葬于太原的虞弘,再到唐代墓地出土的黑人俑。18日,1000余件跨越數千年歷史的出土文物“開口”講述山西太原的故事。
當天,“錦繡太原歷史文化展”在太原市博物館開展,1000余件文物直觀展現了太原從遠古到明清的發展脈絡。
在展覽第一部分“河流曲繞晉陽城”,出土于太原市尖草坪區土堂村,距今約300萬年至1萬年的石球、刮削器雖略顯粗獷,但也有明顯加工痕跡。相隔不遠,距今約10000年至4000年的彩陶盂、彩陶盆等器型紋飾考究,這說明先民的生活審美已從“玩石頭”躍升到“講品位”。
“展覽從地理環境、文明起源引出晉陽建城,太原建城歷史由此拉開。”太原市博物館公眾服務科講解員甘露說,晉陽古城史是太原歷史的重要一段。
展廳一側的墻上,從東周、十六國、北魏,到隋唐、宋元、明清,前后延續約1500年的晉陽古城遺址文化堆積層直觀展現在觀眾眼前。“從建筑基址到灰土坑,再到先民遺留的磚瓦、瓷片”,歷史在這里從生冷數字變成發現現場。春秋趙簡子、漢文帝劉恒、唐太宗李世民等風云人物從這里走下歷史教科書。
“展覽用考古和藝術手段講述城市歷史,展出文物均為首次面向公眾開放。”太原市博物館副館長張舒爽說,從史前土鼓、漢代簡牘,北朝陶俑陣、玻璃杯,一直到明代晉王府使用的瓷碗,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故事。
山西在北朝時期是絲綢之路主線路。彼時,地處絲路重要節點,晉陽城并不寂寞。
“晉陽是當時北方軍政中心,也是絲路東端最重要城市之一,這里胡商紛至、使節不斷。”甘露說,當地出土的北朝胡人俑、玻璃杯,唐代黑人舞蹈俑等器物,說明太原在古代對外交流頻繁。
出土于北齊婁睿墓中的駱駝俑、役夫俑,即是這段歷史的見證。展廳內,陣陣駝鈴聲中,幾匹駱駝俑或站或臥,或張嘴嘶鳴或目視前方,無一例外都背負著貨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