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大觀】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
“得知陛下您求賢若渴,希望在您身邊和整個帝國內擁有諸多精通歐洲科學的博學之士,因此數年前我們決定派遣我們的臣民,6位博學的耶穌會數學家,為陛下帶來所有最新奇的科學知識……”336年前,一封路易十四寫給康熙的信,由于路途遙遠未曾送達中國。如今,這封信終于“寄”到了,成為“紫禁城與凡爾賽宮——17、18世紀的中法交往”展覽的開門展品。
4月2日至6月30日,觀眾走進北京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廳,便可欣賞約200件來自中國故宮和法國凡爾賽宮的文物精品,追尋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中法交往的歷史印跡。中方策展人、故宮博物院宮廷歷史部副主任郭福祥說,兩國作為絲綢之路東西兩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家,遠隔千山萬水,卻在歷史上不斷進行理解對方的嘗試、文化交流的實踐,成就了一段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交流互鑒的佳話。這種交往和交流至今仍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心意藏在細節里
這只可握入掌心的懷表,已入藏紫禁城300余年。表盤中心繪金色百合花圖案——法國王室的標志,表殼中央開光處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像;很少被外人看到的機芯內擺輪保護罩上,鏤雕了一條中式五爪龍。郭福祥說:“這只表極有可能是路易十四送給康熙的禮物,是兩位帝王交往的重要物證?!?/p>
中法交往間,美好的心意被珍藏在類似的細節里。
另一個中心展柜里,凡爾賽宮藏銀鍍金壺也已300多歲高齡,在燈光下依然散發著迷人的金屬光澤。“這是暹羅使節贈送給路易十四的眾多禮物之一,壺底刻有皇家金銀器工場使用的法國王室盾形紋章和三皇冠標記?!惫O檎f,路易十四和1793年大革命政府曾先后下令熔化金銀器,這件文物兩次幸免于難,成為當年金銀器禮物中唯一的幸存者。壺面鏨刻的花紋里有寓意美好的中國元素——梅花、竹子等?!耙呀涀C實,這是一件中國嶺南地區的外銷銀器。”郭福祥說。
文明光映萬里遠
故宮與凡爾賽宮的相知,不以萬里為遠。
裝飾了銅鍍金底座的龍泉窯青釉瓶、路易十六王后在臥室墻壁上用過的“北京”水粉彩緞裁片、彩繪描金風景人物圖茶具……遠道而來的展品,講述著法國宮廷對中國藝術品的迷戀。
以瓷器聞名世界的中國,對法國“特產”也情有獨鐘。在展廳的一處轉角,“三胞胎”并列展示,都是畫琺瑯牡丹紋海棠式花籃,細看卻發現在顏色和做工上略有差別。1775年,乾隆命人將10件康熙、雍正款瓷器送到廣州,要求粵海關仿制,并落“乾隆年制”款,同時還將器物圖紙送到法國“下單”?!?件展品,從左到右,依次為法國造、康熙款原件和乾隆年間仿制的?!惫O榻榻B。
類似的“海淘”瓷器在這次展覽中還展示了兩件。畫琺瑯白地藍花壺有“乾隆年制”款,但書寫歪斜,“制”字還有缺筆,應是法國工匠仿寫漢字所致;乾隆款畫琺瑯菊花紋壺的壺蓋沿內側有金匠標章、巴黎地區征稅標章、金屬純度標章戳印痕跡,表明它是1783年在法國巴黎地區制作的。
交流互鑒佳話傳
文化交流過程中,璀璨的火花不斷迸發。眾所周知,康熙對科學儀器非常感興趣。展廳里,最先露臉的銅鍍金提環赤道公晷儀等儀器,大多來自法國。隨著展覽推進,清造辦處生產的銅鍍金比例規、盤式手搖計算器以及繪圖儀器等大量出現。
“這是滿文版的《幾何原本》。”郭福祥指著展柜里的一本滿文書說。法國傳教士白晉、張誠為便于給康熙講授西方數學,便根據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編譯了這套滿文教材,它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珍貴資料。
與精美的器物相比,乾隆下令編纂的大型官修綜合性農書《欽定授時通考》極不顯眼。但當時的法國人錢德明意識到該書對法國農業發展頗有用處,就寄回法國一部。19世紀,法國漢學家通過對《欽定授時通考》的研究,獲取了有益信息。展品中還有塞弗爾瓷器廠生產的中國風瓷器,它們色澤艷麗,是法國在實踐中學習中國制瓷技術的代表。郭福祥說:“希望觀眾透過展品,了解這段中法雙方彼此尊重、相互欣賞的政治交往史,以及彼此借鑒、相互學習的文化交流史。”
(光明日報北京4月1日電)
《光明日報》(2024年04月02日 09版)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