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中央宣傳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對進一步改進和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提出了總體要求并給出了具體意見。這一方面凸顯了凈化當前文藝生態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國家對改善文藝評論生態、完善文藝評論現實作用的堅定決心。從根本上講,文藝評論是一種價值判斷活動。它不是簡單的文藝鑒賞與接受,而是從一定價值立場、價值理想出發,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對文藝作品的意義進行挖掘、闡釋和衡量,直接影響著文藝創作實踐的未來趨向,與社會大眾綜合文化素養的提升、審美價值理想的養成息息相關,關乎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以及社會文化價值體系的建構。因此,堅定文藝評論的價值立場,明確文藝評論的價值標準,充分發揮其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重要作用,是當前做好文藝評論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當前文藝評論存在價值觀念的模糊、混亂與分化問題
伴隨著媒介融合發展,在文藝評論領域,各種公眾意見的聚合、碰撞與交鋒時有發生,其中必定夾雜著各種不同思想觀念、價值立場的對話與對抗,進而使文藝評論具有了日益明顯的社會輿論屬性。當前,文藝評論領域亂象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眾聲喧嘩之下的價值觀念模糊、混亂與分化,甚至影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彰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熱衷于“去政治化”,或明或暗地在文藝領域宣揚歷史虛無主義。面對那種以“反思歷史”“重寫歷史”為旗號,有意歪曲歷史真實、解構經典、為特定歷史人物翻案“洗地”的文藝現象和作品,一些文藝評論往往含糊其辭、避重就輕,對其中體現出來的歷史虛無主義本質缺乏堅定的斗爭意識和亮劍精神,甚至秉持抽象人性論而為之背書點贊,不僅搞亂了人們的歷史認知,也顛倒了文藝的真偽、善惡、美丑、榮辱等具體價值標準,甚至對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構成某種潛在威脅。
第二,“尊西抑中”“以洋為美”,直接或間接地放棄對中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堅守。一些文藝評論工作者缺乏足夠的文化自信而盲目崇拜西方文藝批評理論,在文藝評論實踐中脫離中國文藝的創作實際和發展追求,簡單照搬西方話語圖解中國文藝作品,一味套用西方理論剪裁中國人的審美。
第三,過分推崇文藝作品的商業價值,單純強調經濟效益而無視文藝評論的社會責任。一些文藝評論將文藝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將文藝傳播視如商品流通,片面地將商業標準作為衡量文藝作品價值高低、審美優劣的出發點和立足點,甚至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放棄必要的社會責任與職業操守,甘愿為某些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作品搖旗吶喊,不僅喪失了文藝評論應有的分析、批判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刷分控評”“唯流量是從”等不良社會文化風氣的蔓延與盛行。
第四,娛樂至上,不辨雅俗,變相鼓勵單純追求感官的刺激與滿足。面對一些娛樂化、感官化色彩濃郁的文藝現象和作品,一些文藝評論要么視而不見,一味姑息縱容;要么自行放棄思想意義的追尋和人文情懷的追求,與其一道戲謔歷史、躲避崇高,為文藝的泛娛樂化推波助瀾。這些問題在當前文藝評論領域雖屬支流,但如果不加以適當的管控與糾正,勢必極大地損害文藝評論的公信力及其社會價值,甚而誤導文藝的發展。尤其是,在文藝評論日趨社會輿論化的當下,缺乏正確價值觀引領的文藝評論聲音容易誘發輿情的負面聚合效應,最終危及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和審美觀的建構。
二、踐行正確導向,完善新時代文藝評論的價值引導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特別提出,要“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新時代中國文藝評論在堅持真善美普遍標準的基礎上,只有以“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為價值內核,才能真正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引導作用。這既需要廣大文藝評論工作者的行動自覺,也需要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以及互聯網平臺、文藝團體等發揮協同配合作用。
首先,文藝評論工作者應著眼“四個確保”,充分發揮價值引導的主體意識,積極張揚嚴謹客觀的批評精神,不斷強化文藝評論的權威性與公信力,真正體現新時代文藝評論的正氣、骨氣、底氣和銳氣。
一是確保文藝評論的正確性。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理論指導,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通過文藝評論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主旋律和正能量,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念。
二是確保文藝評論的獨立性。堅決抵制各種“紅包批評”“人情批評”,不依附任何創作者或資本利益,堅持“好處說好,壞處說壞”,保持精神人格的獨立;在傳承中國傳統優秀文藝批評遺產的基礎上,探索和建構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需要、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習性與審美趣味的文藝批評話語體系。
三是確保文藝評論的專業性。超越缺乏學理性與科學性的感受式或印象式批評,注重文藝評論內在的學理依據、理論創見與思想深度,確保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言之有據。同時,要協調好文藝評論話語專業性與通俗性的關系,轉換話語方式,改進評論文風,力求文質兼美、深入淺出,避免走向封閉的自說自話。
四是確保文藝評論的前瞻性。一方面,文藝評論要識微見遠,敏銳捕捉新時代中國文藝發展中的新現象、新動態和新問題,加以及時有效的研判和引導,在因勢利導和防微杜漸兩方面下足功夫;另一方面,文藝評論要披沙揀金,善于發掘精品力作,慧眼識鑒創作英才,尤其是對于新人新作不可求全責備,既要批評指點,更要包容鼓勵。
其次,國家文化藝術管理部門應切實做好文藝評論隊伍和文藝評論活動的管理,在積極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的同時,更要結合媒介融合時代文藝評論隊伍及其評論活動的新特點、新趨勢,積極采取“一加強,二鞏固,三治理”的策略,營造清朗健康、文明有序的文藝評論氛圍。這就需要有關行政管理部門進一步加強文藝評論工作,聯合各級各地網信辦、廣電局等部門及互聯網平臺企業,進一步凈化網絡言論空間;鞏固并拓展文藝評論主陣地,重點打造若干專業權威的文藝評論報刊平臺;從嚴治理雇水軍刷評分、粉絲控評等極端現象,嚴肅處罰不能及時發現和清理錯誤有害聲音的網站平臺,堅決抵制阿諛奉承、庸俗吹捧的評論。
第三,互聯網平臺企業應著重強化對網上文藝評論的管理責任,嚴格落實網絡個人賬號的實名注冊和登錄要求,及時發現和清理嚴重偏離黨和人民的立場、混淆大眾視聽的文藝評論聲音,有效辨別、堅決刪除那些純粹泄憤、惡意貶損的黑評言論。對于打著“自由評論”旗號、無視文藝作品本身而亂扣“帽子”的“網絡噴子”和“鍵盤俠”,應采取必要的懲治手段,設立文藝評論“黑名單”,使“榜上有名”者無處發聲,讓錯誤或不健康的文藝評論失去發聲平臺與傳播市場。
第四,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等各級各類文藝團體和學術組織應積極發揮自身職能,不斷團結凝聚文藝評論的新生力量,不斷適應新型媒介環境,不斷做好文藝評論的價值觀引導、構建和宣傳工作。一方面,要積極介入新時代的文藝現場,在加大主旋律作品評介力度的同時,直面各種前沿性創作趨向及其問題、各種現象級文藝新作等,并予以及時和必要的定性和定位;另一方面,用好用足數字融媒體平臺,線上線下協同聯動,實現專業評論和大眾評論的有效互動。與此同時,進一步發掘和培育文藝評論的新生力量,通過建立常態化的文藝評論人才培訓機制,健全文藝評論工作者的評價與激勵機制,積極推介和獎勵優秀文藝評論作品,不斷完善新時代文藝評論人才梯隊建設。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微時代”文藝批評研究》階段性成果,作者王德勝為課題首席專家,李雷為子課題負責人。)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