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2月22日電 (記者 馮志軍)今年以來,大批慕名前往甘肅省博物館“尋根溯源”銅奔馬真品的參觀者發現,展廳櫥窗里被一個復制品代替,這使得未能“一睹真容”的游客頗感失望。作為中國旅游標志的銅奔馬,每年要“閉關修養”半年時間,真的有必要嗎?
甘肅省博物館去年底宣布,根據國家珍貴文物保護相關規定,該館國寶級東漢文物銅奔馬將于每年5月1日至10月15日,在“甘肅絲綢之路文明”展廳展出,其余時間在庫房進行維護保養。
此舉意味著,每年將有超過半年時間,觀眾無緣謀面銅奔馬的“真容”。而事實上,藏于甘肅省博物館數十年的銅奔馬,出于安全考慮,一直未對外展出,直至2020年初,進行過特殊支撐處理的銅奔馬“真容”才公開亮相。
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銅奔馬以超凡的鑄造技藝著稱于世,其造型瀟灑俊逸,別具風姿,既有風馳電掣之勢,又符合力學平衡原理。表現了中華民族奮發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面貌。
自1969年出土以來,銅奔馬曾多次赴海外展出,引起世人極大興趣,一度出現了“四海盛贊銅奔馬”的熱潮。其在1983年被選定為中國旅游標志,1996被國家文物局鑒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近年來,以銅奔馬為主題的系列文創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火出“圈外”,吸粉無數。這也激發了民眾對于銅奔馬“真容”的線下打卡熱,然而這股熱情在邂逅銅奔馬復制品后“大打折扣”,“銅奔馬長時間閉關修養”也引起不少人的不解與好奇。
“銅奔馬屬于珍品、孤品和絕品,因此每年在一個展覽期結束后,必須進行一次漫長的精心養護期。”甘肅省博物館副館長王琦近日向中新網記者表示,博物館展陳會有灰塵、潮濕等多種因素的環境變化,這或多或少會對銅奔馬健康造成影響,因此文物保護部門要定期對其進行全面徹底的除塵養護和有害銹修復等工作。
“這不是說拿個毛刷掃掃土就完事了,而是一個細致入微的過程,它需要比較長的一個周期。”王琦解釋說,對于銅奔馬的維護保養,是一項非常細致和科學的專業工作,每一項養護過程都要制定專門的方案,修復也是一個細致且漫長的過程。
為了彌補參觀者的遺憾,甘肅省博物館邀請國內頂尖文物復制師,按照1∶1的比例復制出了和銅奔馬真品差不多的復制品對外展出。從而讓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銅奔馬,獲得“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
王琦說,銅奔馬之所以選擇上述“調休模式”,是基于對傳統西北旅游的淡旺季考量,因此在旅游旺季(5月至10月)展出真品,供觀眾一飽眼福,同時也要在相對旅游淡季為銅奔馬擠出“調休”的時間和空間。
正如中國傳統說法所提及“過猶不及,凡事有度”,凡事都應張弛有度才能保持一個平衡。珍貴文物的保護亦是如此,對于孜孜不倦的熱愛與追求固然值得提倡,但也必須是在保證文物安全的基礎上進行弘揚,何況還要顧及子孫后代對其進一步傳承的權力。(完)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