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9月11日電 題:舞“動”世界,怎樣“無聲勝有聲”表達中國文化?
——專訪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中國特殊藝術協會會長邰麗華
作者李鵬 樊中華
2005年央視春晚,中國殘疾人藝術團(下稱“藝術團”)21位聽障舞者共舞的《千手觀音》驚艷了全中國,也讓殘疾人特殊藝術首次走進大眾視野。而自2002年起,藝術團就已帶著《我的夢》《化蝶》等作品走出國門,以特殊藝術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20多年來足跡遍及五大洲的百余國家和地區,被譽為來自中國的“美與友誼的使者”“全球六億殘疾人的形象大使”“人類特殊藝術的火炬”。
從2022年冬殘奧會上純凈唯美的《冬殘奧圓舞曲》,到今夏綻放于敦煌大漠中的大型情景音畫劇《千手千眼》……中國的殘疾人藝術何以引發世界共鳴?又如何以創新承載傳統文化、融合現代藝術,不斷構筑起與世界交流的“共同語言”?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中國特殊藝術協會會長邰麗華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對此進行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2005年,您因領舞《千手觀音》而一舉成名,這支舞對中國殘疾人和殘疾人藝術發展而言意義何在?
邰麗華:當年排練《千手觀音》的情景至今依然歷歷在目,非常辛苦,21個人共用一顆心臟,同呼吸、共命運地通力合作。其實我們沒想到這個節目會“一炮而紅”,但它確實成為藝術團發展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
中國殘疾人藝術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通過表演讓大家認識和接受特殊藝術;第二階段是以特殊藝術表演,展現殘疾人在精神世界的追求,喚起人們內心的真善美。我們在節目中傳遞積極的信念和力量,打破殘障壁壘,展示自身的價值和自尊、自信,人們通過對特殊藝術和殘疾人才華的認可,也改變了“殘疾人需要同情”的固有認知。
比如以前我們在公共場所打手語交談,總會有人圍觀,《千手觀音》火了以后,圍觀減少了,反而有人伸出大拇指為我們點贊。這種久違尊嚴的獲得增加了殘疾人伙伴的信心,為其進一步融入社會、去做更好的自己提供了動力。
中新社記者:從《千手觀音》一路而來近20年,藝術團也創作了很多新作品,在題材選擇和表演形式上有怎樣的創新變化?
邰麗華:18年來,藝術團對題材選擇與表演形式的創新是不拘一格的。在主題方面,更加關注殘疾人自身角色的藝術表達。如我們有一部盲人音樂劇《永曜之花》,以一位盲人演員學習和演奏薩克斯的人生經歷為藍本,選擇用一種現代的、多媒體融合的方式對他克服艱難開啟生命之花的歷程進行展現。
同時我們也在探索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娓娓道來地去展現中華傳統文化主題。如今年6月18日起在敦煌進行的百場大型情景音畫劇《千手千眼》駐場演出,在現代舞臺科技呈現的敦煌石窟全景影像及其變幻中,以妙善救父的故事為主線,沉浸式地表現了敦煌文化之美??傊?,我們始終追求創新創意,用各種方式推動特殊藝術的發展。
中新社記者:舞蹈與音樂通常相伴相生,隨著藝術形式不斷進行融合、創新,殘障人士對藝術的感受與表達是否會有更多挑戰?
邰麗華:對于聽障舞者而言,在接觸一個新曲目時,會有專門的老師通過其他方式將音樂的復雜構成如節奏、節拍強弱等進行“解碼”、描述,幫助舞者體會內在涵義。在排練舞蹈時,會有兩位手語老師站在舞臺兩側,用與音樂高度融合的肢體動作來傳遞情感、指揮舞者動作。所以我們的舞蹈是在音樂、節奏與手語老師指揮“三者合一”下的呈現,使觀眾難以覺察其不同。
隨著更多藝術風格、形式的創新探索,創作和演出的難度確實在增加,但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次次突破。例如《夢的守望》是融合了現代舞、戲劇表演和盲人器樂演奏的跨界作品,與以往音樂節奏較固定的民族舞相比,它需要更多肢體情緒的釋放,與音樂結合在一起去表現,對聽障者而言難度更大。
曾經,為避免演出時因舞臺燈光等干擾看不到指揮的情況,我們用苦練將節奏和感覺變成“肌肉記憶”,融入血液。所以這次舞者們仍舊是拿出了“下死功夫”的勁頭去排練,例如主演是一位聽障人士,卻要扮演盲人,他就跟角色原型吃住一起,無時無刻不在觀察模仿細節,同時既要體會一個健全人突然陷入黑暗的情緒,又要將同情憐憫的情感降到最低。他將這種感情充分體悟后,通過無數次苦練變成了完美的“記憶表達”。其實,新的融合形式也給予我們更多的表現空間,如在一束追光燈之下,一群年輕人在不停地奔跑,整個場景體現了夢想永無止境的意味,更好地給觀眾以思考。
中新社記者:藝術團21年來出訪了全球上百個國家和地區,為什么要持續走出國門?
邰麗華:不斷走出國門,一是因為我們想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而真誠的中國,特殊藝術能為世界理解中國的人文精神提供一個不同視角;二是希望傳播中國文化。我們很多節目都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且無論走到哪里,我們都會用中國民族樂器演繹當地歌曲、樂曲,這往往能馬上引爆現場,引發共鳴和沉浸式互動;三是希望傳遞“融合、共享”的理念,我們的表演本身就有“人類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的積極意義,那么,人類也可破除國家之間、不同文化之間的隔閡,形成友好交流。
2018年11月,作為中國擔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活動,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我的夢”演出在美國紐約林肯中心舉行。廖攀攝
還記得我們在土庫曼斯坦演出,快結束時當地停電,但沒有一個觀眾離開,他們不約而同地將手機電筒打開,如點點星光閃爍其間。當時我們的盲孩子說道:“這是我們的世界,我們是黑暗的主人,我們不能就這樣結束,我們的演出不能沒有結尾,我們要給觀眾留下一份完美,留下一份遺憾中的完美?!弊詈笤谑謾C電筒光亮如繁星流動的劇場中,演員們把《天下一家》獻給了土庫曼斯坦人民。舞臺上下交相輝映,溫暖和感動頃刻間融化了所有,讓我至今難以忘懷。不同國家的人們由此認識到了彼此的友善和可親可愛,認識到我們是永遠的好伙伴。
事實上我們在出訪演出時,常有他國重要嘉賓觀看。通過藝術這種“共同語言”,通過中國殘疾人在舞臺上的盡情揮灑,通過這樣零距離的接觸和認知,可能會使國與國之間產生更多超越語言、膚色、人種、意識形態的理解,打破刻板偏見,進而促進交流。
中新社記者:殘疾人特殊藝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何異同?是否有可以彼此借鑒之處?
邰麗華:藝術團迄今已出訪了103個國家和地區,接觸到世界各國的特殊藝術表演團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殘疾人創作的藝術雖各有千秋,但在人性的展示和潛能的挖掘上卻是一致的。
我相信不同文化土壤上的創造力是可以相互啟發的。比如中國的特殊藝術可能更注重集體的默契和互助精神,而西方會更注重個體的獨特性;中國作品會體現和延續文化根脈,而西方作品大都是現代、多元的風格。
人們說藝術無國界,藝術中所體現的人性真善美和人對美的追求是能跨越國界打動彼此內心的。藝術團始終肩承展現中國文化,呼吁構建和平、友愛、美好、包容的世界的責任,因此如何以傳統文化為根基,融合現代藝術來傳遞這些內容,是我們不斷探索的方向。
中新社記者:藝術團在全球進行了很多公益演出,為什么這樣做?
邰麗華: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幫助我們、成就我們,因此我們也想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看看能為他人做些什么。2005年《千手觀音》在國內外引起巨大轟動后,我們演出不斷,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于是2007年成立了“我的夢”和諧基金,用演出收益結余的資金去幫助更多的人,如幫助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受災民眾,幫助國外一些因為戰亂致殘的孩子們等?!肚钟^音》最后有一段注解:只要你心中有愛,心地善良,你伸出一千次手去幫助別人,也會有一千只手來幫助你。借助藝術團的影響力,我們幫助他人,也希望告訴世界,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可以互相包容、甘苦與共。
我們也希望通過藝術表演喚醒人們心中的愛,用藝術這一共同語言呈現給世界一個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大我”,彼此消除誤解,增進了解,建立信任。(完)
受訪者簡介:
邰麗華,國家一級演員,現任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藝術總監,中國特殊藝術協會會長,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理事。榮獲全國勞動模范、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全國自強模范、巾幗建功先進個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等榮譽稱號。15歲登上世界頂級藝術殿堂意大利斯卡拉大劇院;24歲登上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塑造了經典舞蹈《千手觀音》舞蹈形象,2004年雅典殘奧閉幕式震撼世界,2005年央視春晚感動國人,榮獲2005年感動中國人物、“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意大利“第三千年”國際獎、巴塞羅那城市獎—舞蹈類等殊榮。帶領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聾人舞蹈隊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集體獎”,巡演五大洲103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出訪國家和地區最多的中國藝術團體之一。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