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超8成受訪者購買漢服的原因是喜愛中華傳統文化——
國潮國風緣何走紅青年朋友圈?
如今在公園里、大街上,總能看見年輕人身著傳統服飾,或拍照或篤定行走。國風熱出圈的同時,也正在成為當代年輕人的一種文化態度和生活方式,真正融入生活。
一份最新調查顯示,2021年,我國新漢服行業市場規模為101億元,同比增長6.4%。文化屬性是吸引消費者的最主要因素,85.5%的受訪者選擇購買漢服的原因是喜愛中華傳統文化。
近年來,國風音樂、國潮服飾、國風類綜藝節目……不少國潮品牌逐漸成為人們的心頭好,并旋風式的席卷年輕人市場。調查表明,有超七成的國潮消費者是90后年輕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開始回潮傳統文化。
除了服飾,根植于傳統文化的國風、國潮已成為年輕人文化消費的熱門關鍵詞。某票務平臺數據顯示,昆曲《牡丹亭》2021年前三個季度演出場次較2018年全年已翻倍;2021年僅上半年相聲演出場次已超9000場;用舞蹈演繹《千里江山圖》的舞劇《只此青綠》更是一票難求。在傳承中創新的“曲苑雜壇”不只是父母的審美,也是當下年輕人的新寵。
年輕人喜歡的非遺文化、國潮、國風,在文創潮流趨勢下,正在以時尚文化的形式走進當下年輕人的生活。
在意大利學習服裝設計后回國創業的設計師丁瑜對此感觸頗深。近兩年,到他們工作室咨詢和設計制作旗袍、中式服裝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年輕人與傳統文化是雙向互進的。一方面,傳統文化受到年輕人的喜愛追捧;另一方面,年輕人既是接受者又是創作者,他們在助推傳統文化復興的同時,賦予傳統文化更多新的時代氣息。”丁瑜說。
非遺、國潮、國風等傳統文化,為什么深受年輕人喜愛?專家表示,青年對于國風文化潮流的喜愛和追逐,實質上是其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日益提升的現實表現。在追逐、熱捧這種借以時尚、文創形式流行的傳統文化中,體現出了年輕人的自我風格和生活態度,獲取了一種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同時,在這種潮流風尚中,融進了社會熱點、時代價值精神,最終年輕人尋找到了一種“精神的契合”。
這一代年輕人在中華民族復興和中國經濟騰飛的背景下成長起來,不僅眼界開闊、對新生事物接受度更高,而且擁有平視世界的底氣和更為堅定的文化自信。他們不盲從外國品牌,樂意接受本土品牌,并以此為傲,愿意通過社交媒體等分享自己的審美偏好。
文化自信指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北京一位高校思政教師認為,隨著我國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攀升,人們開始對自身傳統文化進行重新審視,引發越來越廣泛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不斷增強著“文化自信”。
而年輕人之間的相互影響、不斷傳播,使這種文化傳承活了起來,成為社會大思政課的關鍵一環,比起書本上的刻板知識和老師的說教更打動人,更容易入心入腦、浸潤心靈,也就更易被年輕人接受認可。
中國有博大精深的文化資源,這是傳統文化成為時尚的依據和基礎。丁瑜建議,非遺、國潮、國風等傳統文化,應該多利用新型文化的形式,借助融媒體技術,經過文創開發增加時尚文化元素,讓它們帶著時代的精神趣味、審美風尚和文化溫度,走向大眾,走向年輕人。(記者 尹曉燕)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