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漢字文化大道王迪攝 王迪 攝
作為全國首家“中國食品名城”,河南省漯河市的名字與很多人第一次相見,都是在雙匯、衛龍等品牌產品的包裝袋上。但隨著近年來持續開發傳統文化資源,扎實推進文旅文創融合戰略落地,漯河以“字圣”許慎故里、賈湖遺址為代表的文化名片逐漸為更多人所知。2月20日至21日,記者隨“寫意中國——探訪漢字起源”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在漯河采訪時,“逛吃”的同時能深刻感受到漢字文化對這座城市的深遠影響。
走進依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許慎墓規劃建設而成的許慎文化園,抬頭便看到照壁正中漢白玉上寫著24個楷書金字“蓋文字者,經義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據許慎文化研究保護中心副主任張晗講解,這句話正是《說文解字序》中許慎對文字的詮釋。
圖為賈湖遺址契刻符號展示王迪攝王迪攝
許慎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編纂了我國乃至世界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漢字的發展運用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后世學者譽為“字學宗師”、尊稱為“字圣”。
圖為許慎文化園館藏古籍王迪攝王迪攝
整個許慎文化園占地160余畝,按照中國傳統建筑規制。內有字圣殿、說文解字文物陳列館、漢字大道、漢字故事長廊等多個景點,以展示漢代建筑和漢字文化為主要特色。園內收藏了大量許學、經學書籍和字書、辭書、文字文物以及名人字畫。特別是字圣碑林展出的《說文解字》碑刻、歷代名碑名帖、現當代名人名家書法碑刻達1000余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
漯河與文字的淵源,可不止“字圣”許慎。往前倒推九千年,賈湖遺址中的契刻符號堪稱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雛形之一。在即將于5月18日試開館的賈湖遺址博物館里,講解員向記者介紹賈湖遺址共發現17例刻符,經碳14測定,距今約8000年。刻符包含了漢字所有的字畫構成,點、橫、豎、撇、捺、勾都有,筆畫順序也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內到外,與現在的漢字結構基本一致,因而有學者認為這些符號應是一種原始文字,并且很可能是漢字的濫觴。
圖為游客打卡許慎文化園照壁王迪攝王迪攝
從賈湖遺址契刻符號到許慎的《說文解字》,漢字的發展在漯河大地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了更好傳承許慎精神,弘揚漢字文化,自2019年開始,漯河市開始創建“中國漢字文化名城”。如今的漯河漢字文化氛圍濃厚,全民練字、全民誦讀經典等活動廣受人們歡迎。就像張晗在講解時說的那樣,創建“中國漢字文化名城”,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基地,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漢字文化融合傳承發展。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