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
電影是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方式,具有廣泛的傳播力、影響力。讓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相對偏遠地區的群眾看得上好電影,是一項收益廣泛的惠民工程。
當前,我國形成了節目內容、技術設備、服務方式等全面升級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運營體制從單一的國有發行公司轉向股份制、發行放映一體化的院線公司,探索出“企業經營、市場運作、政府購買、農民受惠”的農村電影放映新模式,供片方式則從“我放你看”轉向“你點我放”。優質的電影供給極大增強了農村觀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中宣部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全國共有5萬余支放映隊,52.3萬個放映點,通過中心交易服務平臺為農村提供影片的版權方306家,供應影片超過5000部,平均每周供應新片10部,城市影院票房過億大片34部?!掇r村電影放映員手冊》的出臺,為全國形成統一規范管理提供了參考依據。
在農村電影放映體系中,電影放映員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親歷了我國農村電影放映變遷,也見證了新時代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巨大成就。除了放映影片這道“主菜”,他們有的結合當地特點,精挑細選能夠讓農民開眼界、學技術的科教片,讓知識、技術、政策飛入百姓家;有的一邊放好電影,一邊當起“普法宣傳員”,引導鄉親們學法、守法、用法;有的成為鄉親們的貼心人,充當義務調解員;有的是“父子檔”“夫妻檔”,攜手堅守在平凡崗位上。他們不僅僅是放映機操作員,更是文化傳播的信使,是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提出了不少針對性措施:在人口密集的鄉鎮建設影院,創新農村公益電影發行放映管理機制和模式;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數字化重點工程建設,把服務城鄉基層特別是農村作為著力點,不斷縮小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培育和發展農村院線,促進新片大片進入農村市場……這些內容圍繞一條主線:保證農民能看上電影,并且提升農民觀看電影的質量。
農村電影放映服務如何在“十四五”期間上臺階?關鍵要在管理方式、數字化和隊伍建設上下功夫。
首先,要進一步優化農村電影放映管理方式,以標準化規范化促發展,進一步提升精準服務能力、信息聚合能力和新技術應用能力。其次,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為牽引,從粗放型管理轉向信息化治理,既節約成本,又最大程度實現基層服務全覆蓋。再次,要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放映隊伍,給予一定的政策保障和傾斜,設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同時進一步妥善解決鄉鎮(公社)老放映員的歷史遺留問題。管理運作部門可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從政策解讀、行業趨勢、規章制度等多方面對其進行業務培訓。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必定伴隨著鄉村文化的振興。中國電影的最新發展成果也理應讓廣大農民充分共享。同時,要進一步引導創作更多農村題材電影,把新時代農民的奮斗形象留在銀幕上,讓充滿希望的光影世界更好地裝扮鄉村夜空。
(作者:陸紹陽,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項目團隊:
本報記者 陳之殷、趙秋麗、龍軍、馮帆、禹愛華、張勇、張銳、王斯敏 本報通訊員 潘偉
(光明日報)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