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圣保羅10月27日電題:巴西漢學家沈友友:我為何熱衷翻譯中國傳統作品?
中新社記者 莫成雄
近十年來,中巴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不斷發展,各領域合作取得豐碩成果,特別是兩國文化交流日益熱絡,“漢語熱”在巴西方興未艾。當前,中國文學作品受到越來越多巴西人喜愛,向巴西民眾翻譯和介紹中國文學作品成為一種新時尚。巴西漢學家沈友友日前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講述結緣漢語、翻譯中國傳統經典的歷程與體悟。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您最初源于何故了解中國,進而接觸中文并對漢學產生濃厚興趣?
沈友友:我幼年時就對外語和世界各地的文化感興趣,先后學習了多種外語,但是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比較晚。
二十世紀下半葉,中國武俠、功夫電影等在巴西頗受歡迎,我也耳濡目染。當時家中有從第三種語言再譯的《孫子兵法》《莊子》《易經》等經典,也有圍繞近現代中國歷史、文學作品等方面的書籍,我對此十分著迷。
2003年,我在巴西利亞認識了我的首位漢語老師胡續冬,他是來自中國的訪問學者,向我介紹了唐詩等古典文學。同時,當時在巴西利亞生活的中國朋友,也讓我領略了中國年輕一代的生活方式,催化了我與中國的緣分。
2005年,我來到中國并在巴西駐中國使館工作了近8年時間。從那時起,我發奮學習中文、研究漢學。
中新社記者:目前您翻譯和出版了哪些中國文學作品?下一步有何計劃?
沈友友:至今,我出版了《論語·葡語解義》《老子道德經河上公注·葡語通釋》和《南華真經(莊子)內篇·葡語解析》等三本帶有詳細闡釋的譯作。先后發表了幾十篇文章,內容涉及《詩經·大序》《禮記·樂記》等儒家經典,《漢書·藝文志》諸序、《蘭亭序》以及顧愷之短文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樂論、書畫論,我還從事詩論、文論等翻譯與研究工作。
2012年出版的《論語·葡語解義》,是歷史上首個直接從古代漢語翻譯的葡語版本,也是西方語言里唯一帶闡釋的版本,被讀者稱為論語翻譯的“新經典之作”。該書在巴西及葡萄牙已發行了多個版本,銷量超20萬冊。
2016年出版的《老子道德經河上公注·葡語通釋》,是西方語言中唯一一個在售的《河上公注》譯本。
2022年出版的《南華真經(莊子)內篇·葡語解析》,向葡語讀者首次全面介紹中國戰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莊周的精神世界。該書包括原文翻譯和葡語闡釋兩部分內容。關于翻譯,這也是《莊子》首次直接由古代漢語翻譯成葡語。
下一步,我計劃翻譯出版《孫子兵法》、魯迅的《吶喊》及中國近現代文學經典作品。其中,魯迅《吶喊》葡語譯本計劃明年在巴西出版。
我希望以《吶喊》為起點,繼以錢鐘書的《圍城》、莫言的《紅高粱家族》、陳忠實的《白鹿原》等杰作,向葡語讀者系統介紹中國近現代文學。
中新社記者:您學古漢語有哪些方法和經驗?
沈友友:對于學習古文的方法和經驗,我記得在《文心雕龍》里,劉勰不斷重復,若想成為作家,學者應該從學習(模仿)經典作家的好文章做起。
我認為,學習古文的重要方法,就是讀古人認為的經典篇章,讀法也同樣沿襲古人。同時要擁有定期細讀古典作品的自律性,避免讀書的功夫生疏。此外我也借助線上詞典、百科全書等,促進更好地理解與消化。
中新社記者:目前,中國文學作品在巴西翻譯和傳播的情況如何?
沈友友:中國文學作品,尤其是國際暢銷的中國文學作品,目前在巴西等葡語國家被翻譯得越來越多。不過,它們一般是從英文、法文等通用程度較大的語種再譯,從中文直譯成葡文的文學作品屈指可數。
同時,這些作品大多是根據市場需求、由大型出版社翻譯并發行,是一種商業模式。以至于,這種模式至今只是限于特定作家或特定作品,并沒有給葡語地區的讀者帶來對中國文學的全面了解。
我認為,除商業模式外,當前應以三種方式促進中國文學作品在巴西的翻譯和傳播。一是培養“中國研究”的閱讀群眾。讓這些對中國作品有所了解的巴西讀者進一步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
二是翻譯一些通俗易懂的中國近現代作品供巴西大眾讀者閱讀。
再者,鼓勵巴中兩國大學合作,針對具有突出價值但需求不夠高的中國文學經典作品進行翻譯、研究和傳播。
中新社記者:您認為當前如何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在巴西乃至拉美的傳播?
沈友友:此項工作除政府層面外,應該鼓勵個人、學校、出版社、媒體等力量進行多個層面的文化交流。
目前,拉丁美洲對漢語教學普及不足,設有中文系的大學屈指可數。這恐怕是今后十幾、二十年內都很難解決的問題。
值得欣慰的是,近十年來,巴中各領域合作成果豐碩,特別是兩國文化交流日益熱絡,“漢語熱”在巴西方興未艾。巴西目前設有11所孔子學院和5個孔子課堂,為拉丁美洲最多。這些孔院和課堂成為巴西學生學習中文的重要渠道,更有不少巴西大學生不遠萬里去中國留學。同時,中國內地及澳門已有57所高校設有葡文系,培養高質量的葡中雙語人才。
我認為,目前拉美國家和中國應加強民間文化交流,一些翻譯出版公司,音樂、舞蹈學校,電影藝術俱樂部等機構都可以參與進來,并長期堅持下去。
中新社記者:您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對全球變局有何借鑒和啟發?
沈友友:“和合”思想內涵豐富,強調了和諧與融合,也讓我看到其中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天下萬邦和諧共生,和平相處,合作發展的理念。可以說蘊含著中國智慧的解決方案,也豐富了全球治理理念。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這代表了一種智慧的處世方式。而這種智慧,能給置身全球大變局之下的世界各國提供借鑒思路。(完)
受訪者簡介:
沈友友(Giorgio Erick Sinedino de Araujo),巴西漢學家,前外交官,現在澳門工作生活。2005年至2012年在巴西駐華大使館任教育官員。曾任北京大學巴西文化中心客座教師、澳門理工學院語言暨翻譯高等學校兼職教師。2012年獲北京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20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通曉葡萄牙語、漢語、英語、西班牙語、日語和法語,從2012年起,陸續翻譯出版了《論語·葡語解義》《老子道德經河上公注·葡語通釋》《南華真經(莊子)內篇·葡語解析》等多部中國專著(葡文版),并發表了幾十篇論文和文章,目前還在籌劃出版《孫子兵法》和魯迅短篇小說集《吶喊》的葡文譯本。2018年,澳門基金會和澳門大學聯合舉辦首屆“中葡文學翻譯獎”,他的譯作《論語·葡語解義》獲中譯葡獎項第一名。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