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賦彩新時代美好生活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二十四節氣”倒計時創意驚艷世界;在網絡直播平臺,各種非遺絕活受到網友熱情追捧;聚焦脫貧攻堅偉大事業的電視劇《山海情》圈粉無數;新增15項世界遺產,6個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名冊……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十年來,我國文化事業發展碩果累累,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文化自信顯著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向心力極大提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黨的二十大代表紛紛表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要勇擔使命、扎根人民、守正創新,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1.文化浸潤人心,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文化是國家、民族重要的軟實力,時刻浸潤著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臻完善,文化惠民工程遍地開花;文藝創作繁榮活躍,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文旅融合如火如荼;國人文化自信顯著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機……說到新時代十年我國文化事業發展的成就和亮點,中國文聯出版社有限公司高級編輯馮巍代表如數家珍,“這些成績的取得,源自黨領導廣大文化工作者、文藝工作者厚植文化根脈、腳踏實地的長期積累”。
“要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一個重要維度是文化自強。文化自強,強的是民心、民意、民力。文化上的民力強,我們的文化國力就強。”馮巍代表說,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為我國文化事業、文藝事業的發展鋪開了一幅新的畫卷。
中國傳統文化精粹不斷融入新時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安徽省黃梅戲劇院一級演員袁媛代表說,現在場場爆滿的觀眾席上,年輕人越來越多。這得益于新一代黃梅戲演員的守正創新,讓黃梅戲變得越來越“年輕”,也得益于“戲曲進校園”等工作走深走實,讓年輕人得以接觸、了解,甚至喜愛上傳統戲曲。
“婺劇來源于人民生活,從田間地頭慢慢發展起來,逐漸形成了婺劇的表演特色。我們院團每年都會走進基層,到農村、社區、校園,為群眾送上戲曲盛宴。”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演員楊霞云代表說,在浙江金華地區的公園里、農村禮堂里,到處都可以聽到婺劇,聽婺劇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烏蘭牧騎黨支部紀檢委員、工會主席、聲樂隊隊長金克勒那日代表介紹,烏蘭牧騎是在內蒙古地域廣闊、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條件下,為了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而建立的。從成立以來,廣大烏蘭牧騎演職人員,始終堅持在基層一線,服務廣大農牧民群眾。
“比如我所在的莫旗烏蘭牧騎,每年有100場文化下鄉演出,我們要到旗內各鄉鎮、村屯、社區開展演出活動,給廣大人民群眾送去黨的關懷。近年來,我們還推出了老歌新唱。《莫日根姐姐》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我們將這首傳統達斡爾族民歌的歌詞進行修改,把它變成了一首歌唱民族團結的新民歌,它既保留了傳統民歌優美的音調,又有新的時代內涵。”金克勒那日代表說。
2.文藝扎根人民,人民精神力量更加壯大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
“作為一名基層文藝工作者,我認為必須要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我們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排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獻給偉大的時代。任何一個劇種,都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積淀才能夠永葆生命力。”楊霞云代表表示,時代在發展,作品也要根據現在觀眾的審美和時代潮流進行迭代創新,不僅要把祖輩留下來的經典劇目傳承好,也要打造新時代的“爆款”。比如青春版《穆桂英》,演員都是80后90后00后,在保留其本體表演的基礎上,根據年輕觀眾的審美加入了舞蹈、體操、雜技等藝術元素,傳統與時尚無縫對接,給人以青春力量。
“婺劇是一個地方劇種,以前有些省外觀眾擔心聽不懂,不愿意走進劇場看我們演出的地方戲。這些年,我們在央視春晚、新年戲曲晚會等國家舞臺頻頻亮相,婺劇的影響力持續提升,喜歡婺劇的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越來越多,我們到北京、上海等地演出場場爆滿。現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我們也越來越多地借助高科技手段傳承發展傳統戲曲,讓更多觀眾感受到傳統戲曲的魅力。”楊霞云代表說。
“從我這些年到基層演出的情況來看,基層群眾非常渴望有更加豐富的精神食糧。”金克勒那日代表認為,滿足群眾文化需求,首先,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真正撲下身子、扎根基層,創作更多貼近群眾生活的文藝作品。其次,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基層文化設施的投入力度,給基層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務設施。最后,還要加大對基層文化人才的培訓力度。從實際情況來看,僅靠烏蘭牧騎等專業文化團隊,是遠遠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食糧的需求的,還需要培養一批本鄉本土的人才,在日常生活中為人民群眾提供文化服務。
在馮巍代表看來,我們不僅要推出精品力作,而且要更有力度地推廣精品力作。在這一過程中,文藝評論是很重要的環節。“文藝評論家應該像美食家一樣,能夠品出不同類型的文藝創作好在哪兒。文藝作品是精神食糧,文藝評論也是精神食糧。文藝評論不僅要思想深邃,還要語言平易近人,從學術界、文藝界‘破圈’,走到人民群眾中發揮引導力、影響力。可以說,文藝評論承載著‘為人民立言、為藝術立命、為民族立魂’的重大文化使命。”
馮巍代表特別強調“建構意義上的文藝評論”:“建構意義上的文藝評論一定是‘為大眾的文藝評論’。評論要與創作有效互動,從而促進提高文藝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
3.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民族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文物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文物,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重要舉措。”大足石刻研究院保護工程中心主任陳卉麗代表表示,將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到自己所從事的文物保護工作中,竭盡全力把文物保護好,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文物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金克勒那日代表認為,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有力基礎。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我們有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傳承悠久的歷史底蘊。“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達斡爾族有著非常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依托這些資源,我所在的莫旗烏蘭牧騎成立至今,多次走出國門,先后出訪泰國、俄羅斯、捷克、韓國、日本等國家進行交流演出。我們把達斡爾族豐富的民族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把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展現給了世界。”
楊霞云代表主演的《白蛇傳》《穆桂英》等劇目曾多次赴海外參加“歡樂春節”演出,足跡遍布五大洲的49個國家和地區。“除了精彩的婺劇表演,我們還通過戲服、頭飾、道具、臉譜等中國傳統戲曲元素的展示以及中國民間特色表演等方式,向海外觀眾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深受歡迎。”楊霞云代表表示,“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也是我們肩負的使命。”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代表在黨的二十大首場“黨代表通道”上提到,要將故宮建成文明交流互鑒的中華文化“會客廳”。他表示,文物保護和文化交流能夠增進各個國家人民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近年來,大足石刻的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大足石刻研究院與意大利、日本等國的文化遺產保護機構開展了廣泛交流合作。“我們在文物保護事業上取得的成績贏得了國際同行的尊重和掌聲。大家互相借鑒各自好的經驗做法,在學術交流中深化了文明的互鑒。同時,我們還建成投用大足石刻數字展示中心,先后在英國、加拿大等國家,以及北京、深圳等地展覽20余場,國內外50多家電視臺先后拍攝播出大足石刻專題片,充分展示了大足石刻的文化魅力。”陳卉麗代表說。
(本報記者 龔亮 樊榮)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