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色影視劇圈粉當代“新青年”
新華社北京8月4日電(韓嘯、馬欣然、蔡馨逸)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李大釗曾振臂高呼“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喚醒青年千千萬。百余年后,透過熱映電影《革命者》的畫面,李大釗的壯闊人生躍然于熒屏之上,打動了無數年輕觀影者。
“學習中國近代史時,感覺很多知識點離我們比較遠,有了《革命者》的觀影經歷,同學又給我普及了相關的人物事件,書本里的歷史一下子就通了。”北京市高一學生楊琳說。
正值暑期,不少“00后”前往影院觀影。聚焦武漢抗疫的《中國醫生》、呈現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籌辦的《1921》,以及講述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事跡的《革命者》等主旋律影視劇,都受到青年觀眾的歡迎。
電影《1921》主創團隊參觀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舊址,重溫革命歷史。延安文藝紀念館供圖
有調查顯示,對上述三部電影表示“想看”的人群中,年齡在24歲以下的占比分別為49.9%、47.7%、45.4%。作為數字時代的消費主力,中國青年群體在文娛消費市場中的地位和影響日益凸顯。
“我們今日的幸福就是他們奮斗終生的目標”……在網絡平臺上點開講述中共建黨歷史的熱播劇《覺醒年代》,很多彈幕都是年輕觀眾表達對這部紅色作品的喜愛。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紅色影視作品在大浪淘沙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戰狼》《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等影片,將主旋律內涵與市場化表達嫻熟“結合”,一次又一次出現“叫好又叫座”的票房佳績。這些影視作品走紅背后,年輕群體的貢獻度不可忽視。
“從《在一起》《山海情》《覺醒年代》這樣的熱播正劇,到最近上映的電影《革命者》《1921》,我一個不落都看了一遍。”正在中國人民大學讀研究生的王笑然對這些熱門紅色影視劇如數家珍。
同王笑然一樣,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守在熒屏前發布彈幕、熱情表達,他們與劇中慷慨激昂、追求真理的“新青年”達成了藝術與現實、歷史與現代的絕妙呼應。
“這些作品受到歡迎首先是因為真實,包括歷史的真實、人性的真實、生活和場景的真實等。”陜西省電影家協會主席張阿利說,“青年能夠對這種真實產生共情。”
張阿利表示,紅色題材影視作品在年輕人之中持續走紅,得益于視覺敘事的創新。“和老套的大全景、中景、近景做法相比,新作品增加了很多很多情緒性感受的鏡頭。”
王笑然至今仍記得2018年《大江大河》電視劇中的片段,男主角乘坐大巴車行駛在山間小路,遠方是無聲奔涌的江水。“每次回想起這一幕,我都會有一種個人與時代命運交織的代入感,非常震撼。”
除此之外,為突破傳統影視作品的創作窠臼,近年來主流影視作品在塑造人物個性方面下了功夫。
電視劇《覺醒年代》主創團隊來到北京大學,與在校師生分享制作經驗、交流心得(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在《覺醒年代》中,陳獨秀為《新青年》雜志籌集到資金時欣喜若狂地在雪地里打滾,陳延年與陳喬年倆兄弟爭吃一張餅……這些白描式的影視畫面打破了傳統主流角色的刻板印象。
西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趙濤說:“這些影片并沒有把他們塑造成為概念化的革命者,而是把他們還原為一個個富有生活情趣的、活生生的人。”
張阿利期待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在形式與內容上有更多新探索,通過將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進行有機結合,用心創作的優秀影視作品會越來越多,從而得到更多青年觀眾的喜愛。
“紅色影視劇讓一百年前的呼聲再次響徹云霄。它告訴我們,先烈從未離開,新時代‘新青年’還在新的趕考路上。”王笑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