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a级在线播放,一本到无码av专区无码不卡,亚洲第一男人av无码网站,变态另类av天堂手机版

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中國文化史研究》創刊號出版發行 每年擬出兩期

發布時間:2024-07-02 17:44:1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張靜

《中國文化史研究》是由文化史研究重鎮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與中國史學會傳統文化專業委員會聯合創辦的學術集刊,每年兩期。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張昭軍教授擔任主編。《中國文化史研究》創刊號近日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中國文化史研究》是由文化史研究重鎮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與中國史學會傳統文化專業委員會聯合創辦的學術集刊,每年兩期。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張昭軍教授擔任主編。《中國文化史研究》創刊號近日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

刊名:中國文化史研究

主辦: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中國史學會傳統文化專業委員會

編輯委員會(以姓氏筆畫為序)

顧問

劉家和 陳其泰 陳祖武 鄭師渠 耿云志 晁福林 瞿林東 

主任

卜憲群 蔣重躍 

委員

王先明 王建偉 左玉河  劉中玉 劉國忠 江  湄  孫  曉 

孫燕京 李  帆  楊   華   肖永明 吳義雄 鄒振環 張  帆 

張仲民 張昭軍 歐陽哲生 羅檢秋 鄭大華 賈小葉 晁天義

徐義華 郭雙林 桑  兵  黃興濤 黃愛平 戚學民 梁景和 

主編

張昭軍

編輯部成員

張昭軍 林輝鋒 項旋 賈琳 徐暢 常書紅 


卷首語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表現在其以往全部歷史進程中。中國所以能凝聚成這樣一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且不斷發展壯大,其根本原因即在于中國文化從未喪失過歷史活力。中華民族深諳此理,歷來珍惜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并重視歷史研究。近代以來,一代代文化史家心系國家和民族的前途,潛心治學,不斷推進中國文化史研究,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富強做出了突出貢獻。時下,人類文明和世界格局發生結構性巨變,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人們期望從中國文化中汲取智慧;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亟須從中國文化中尋求精神動力。在此背景下,加強中國文化史研究自是應有之義。然而,多年來,中國史學界一直沒有專門的中國文化史研究學術刊物。這無疑給中國文化史的學科建設、研究實踐、理論創新和人才培養帶來諸多不便,也不符合繁榮發展中國文化的時代要求。

為此,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和中國史學會傳統文化專業委員會經過精心的策劃和籌備,鄭重創辦《中國文化史研究》學刊,作為廣大學者交流學術的平臺。

主辦方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是中國文化歷史研究的重鎮,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李大釗、梁啟超、陳垣、王桐齡、朱希祖、錢玄同、何炳松、張星烺、侯外廬、白壽彝等一大批學術巨擘,先后在此傳道授業、弘文勵教,鑄就了北師大歷史學科光輝的歷史。著名文化史家梁啟超、陸懋德、錢穆等在此執教講學,初步奠定了北師大中國文化史的教學與研究傳統。改革開放后,北師大歷史學科在白壽彝、何茲全、趙光賢、劉家和、龔書鐸、王檜林等的率領下,開拓出了中國史學史、中國近代文化史、中西古典文明比較等新的學科增長點。新世紀以來,北師大歷史學科勇于擔當文化使命,推出了《中國文化發展史》(8卷)、《中國文化通史》(10卷)、《中國民俗史》(6卷)、《歷史文化認同與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5卷)、《清代理學史》(3卷)等一批賡續中華文脈、展現中華民族精神氣韻的精品力作。同時在教學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為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培養了為數眾多的高層次專業人才。

 中國史學會傳統文化專業委員會是由中國史學會直接領導的全國性二級專業學會。2023年9月在山東濟南成立。學會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認真貫徹“雙百”方針,團結廣大史學工作者,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目標,深入開展傳統文化形成、發展、變遷的內在機制與演進路徑的實踐研究和理論闡釋,為社會主義文化新形態建設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這一切,為辦好《中國文化史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社會基礎、有力的組織保障和豐富的學術資源。

 《中國文化史研究》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守正創新,實事求是,旨在推動從歷史中探求中國文化之新義,建設有意義之史學,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貢獻。

 《中國文化史研究》積極倡導中國學術的整體性思維和融通精神,提倡從中國文化渾然一體的大傳統著眼,從精微處入手,科學、客觀地研究問題,切實推進學術創新和文化史研究的繁榮。

 《中國文化史研究》注重文化史學科建設與理論探索,刊發思想文化史、學術文化史、社會文化史、政治文化史、大眾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新文化史諸領域,以及運用全球史學、闡釋學等理論方法研究中國文化的專題論文,開設“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史家”“文化史理論”“筆談”“書評”等欄目,力求全面反映學界研究狀況,準確把握學術前沿,力爭辦成展示文化史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

本刊每年擬出兩期。

我們熱切期盼廣大讀者提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群策群力,經營好這片學術園地,為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和推動中國文化史研究而奉獻出一份力量。

2024年4月25日



《中國文化史研究》創刊號

目 錄

·寄語·

劉家和  瞿林東  耿云志  陳其泰  晁福林  陳祖武  鄭師渠

·專題研究·

發現小人儒——古今釋需辨正(武樹臣)

《國語》敘事體現的文化精神(蔣重躍  黃 越)

重建“中國”的原理:宋代正統論的興起、論爭和流變(江 湄)

顧炎武學術實踐與治學方法析論(黃愛平)

《馬克思進文廟》與1920年代的“中國化”問題討論(張衛波)

·文化史家·

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龔書鐸先生與中國近代文化史研究(孫燕京 張昭軍 曹志敏)

走進朱維錚先生特立獨行的學問世界(鄒振環)

馮天瑜先生學記(何曉明)

·文化史理論·

文化史的任務(上)([荷蘭]約翰·赫伊津哈)

投稿說明


1.稿件

應為尚未公開發表的原創性學術論文,字數在2萬字左右。應有中英文標題、摘要、關鍵詞,并附有作者簡介和通信方式。

2.欄目

“專題研究”:以思想文化史、學術文化史、社會文化史、政治文化史、大眾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新文化史為主。“中

國文化與世界”:刊發中外文化關系史、國外中國文化史研究動態、西方漢學史等方面的論文。“文化史家”:以文化史家為

研究對象的論文、回憶和訪談等。“文化史理論”:凡有益于推進中國文化史研究的史學理論類論文、譯文。“新著評論”:

5千字以上有學術深度的評論性文章。

3.審稿

實行匿名評審和三審定稿制度,審稿周期大約2個月。

4.稿酬

不收取審稿費、版面費;實行優稿重酬。

5.版權

本刊享有已刊文稿的著作財產權和材料加工、電子發行、網絡傳播權,本刊一次性支付的稿酬中已包含上述授權的使用費。本

刊已許可中國知網以數字化方式復制、匯編、發行、信息網絡傳播本刊全文。如僅同意以紙本形式發表,請在來稿中特別注明。

6.投稿郵箱

zgwhsyj@aliyun.com;郵件名稱格式“工作單位-姓名-論文名”。

7.注釋規范

采用腳注形式。具體參見《商務印書館學術著作出版規范》。示例如下:

◇古籍

[清]姚際恒:《古今偽書考》第3卷,光緒三年蘇州文學山房活字本,第9頁a。

◇檔案

《傅良佐致國務院電》,1917年9月15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北洋檔案1011-5961。

◇專著

章太炎:《國故論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頁。

◇譯著

〔英〕彼得·柏克:《知識社會史:從古騰堡到狄德羅》,賈士蘅譯,(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版,第289頁。

◇文集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載湯志鈞、湯仁澤編:《梁啟超全集》第10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278頁。

◇報紙

《上海各路商界總聯合會致外交部電》,《民國日報》(上海)1925年8月14日,第4版。

◇期刊

孫江:《五四時期中日知識界的往還》,《中國社會科學》2021年第8期。

◇學位論文

付耶非:《“區域化”的歷史知識:抗戰時期歷史教科書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2021年,第67頁。

◇外文

W. H. Walsh, Philosophy of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Harper Torchbooks, 1960, p.103.

 

熱忱歡迎海內外學者賜稿!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加載更多新聞
友情鏈接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