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追記“巴蜀鬼才”魏明倫:三絕文碑戲,一生狐鬼妖
三絕文碑戲,一生狐鬼妖。5月28日8時40分,“巴蜀鬼才”魏明倫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
他是巴金口中的“魏膽大”,黃苗子所書的“董狐筆”,賈平凹眼里的“大筆擔當”,余秋雨筆下的“四川斗士”,也是馮驥才稱贊的“三寸椽筆,五短巨人”。
一生藝高膽大如他,早早給自己定下結語——現掛在靈堂的自挽聯“沒有白活的人,值得研究的‘鬼’”。墻上遺像,魏明倫右手呈握筆之姿。書桌顯眼處,是他纏綿病榻時仍堅持創作的《麻將》手稿,以及最后一部完整劇作《白蓮簫聲》。
視頻:【東西問】追憶“巴蜀鬼才”魏明倫:“沒有白活的人,值得研究的‘鬼’”來源:中國新聞網
川劇癡絕處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是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的自評,亦成為這位“巴蜀鬼才”癡迷川劇的寫照。
7歲學藝,9歲登臺,14歲發表習作,臺上扮演生凈末丑,臺下自修詩詞歌賦……改革開放以來,魏明倫苦吟成戲,一戲一招,招招出新,多部劇作蜚聲海內外。
《變臉(節選)》入選人教版語文教科書,《潘金蓮》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海外出版,《四姑娘》有改革開放初期戲曲現代戲“三鼎甲”之首稱譽,《巴山秀才》在中國當代十大悲劇之列……
“他(魏明倫)的戲,沒有戲班子的這段歷史是寫不出的。”前來送別魏明倫,九旬畫家邱笑秋言語間滿是哀痛。談及這位內江同鄉老友,邱笑秋說,魏明倫是一位熱愛生活、獨立思考的藝術家,他在逆境中自學成才,創作成果豐碩,除了天資聰穎,還有持續不斷的努力。
2021年,魏明倫獲得“中國文聯終身成就戲劇家”榮譽稱號。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魏明倫曾表示,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是《夕照祁山》,因為“敢把諸葛亮‘請下神壇’”,頌其美德,揭其弊病,哀其苦衷。
魏明倫不僅新解諸葛亮,還曾創作了與眾不同的潘金蓮。荒誕川劇《潘金蓮》中,魏明倫腦洞大開,呼喚古今中外人物,跨越東西方進行交流,讓安娜·卡列尼娜、賈寶玉、武則天、記者、法官與潘金蓮比較命運,從內容到形式雙重顛覆傳統觀念。
“從魏先生9歲登臺到仙逝,他從未停止過對傳統戲曲和現代表現形式的思考,大膽融合東西方元素,每一部戲都有所突破。”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川劇表演藝術家崔光麗曾在《潘金蓮》中出演安娜·卡列尼娜一角。在她看來,魏明倫的川劇來源于生活,觀之常引發人們對當今社會的反思,這也是藝術應盡之義。
東西同唱《圖蘭朵》
《潘金蓮》引發的爭議余溫未散,魏明倫又出乎意料地將普契尼的西方經典歌劇《圖蘭朵》搬上川劇舞臺,改編為《中國公主杜蘭朵》。《圖蘭朵》是世界十大著名歌劇之一,數十年來在歐洲盛演不衰,是西方藝術家想象的東方故事。《中國公主杜蘭朵》則是東方藝術家再創的西方傳說。
創作中,魏明倫盡情發揮中國戲劇的特長,對《圖蘭朵》進行了改編。歌劇里,圖蘭朵出了三個謎語,川劇里則是三道考題,舉鼎、斗智、比武。
西方藝術家將這個來自東方的題材西方化、音樂化、歌劇化,而東方藝術家將這個來自西方的題材東方化、戲曲化、川劇化。《中國公主杜蘭朵》推出后好評如潮,兩度赴意大利巡演,成為第四屆中國戲劇節的“狀元戲”。
1998年9月,由張藝謀導演的意大利歌劇《圖蘭多》(后重演劇名多為《圖蘭朵》)與川劇《中國公主杜蘭朵》同時、同題、同地在北京演出。這次“對臺戲”引發東西方廣泛關注,成為當年東西方文化交流盛事。
“巴蜀鬼才”之變
當戲劇創作進入鼎盛之時,魏明倫又開始兼寫系列雜文。這些雜文以《巴山鬼話》為總題,多次結集出版,書市長銷。
其中的名篇《毛病吟》《雌雄論》《文學與自我》《半遮的魅力》《小鬼補白》等,曾引起文壇及社會強烈反響,甚至引發文壇前輩巴金、夏衍、蕭乾等談論“魏明倫是戲劇第一,還是雜文第一”的話題。
在魏明倫看來,雜文家應以國家前途為胸中雷電,以蒼生疾苦為筆底波濤。在《我的兩個職業》中,魏明倫寫到,有好心人勸他多寫戲劇,少寫雜文,寫戲劇換來利益,寫雜文拾來風險。他笑答,雜文家不要跟別人比獎狀,要比誰收到的恐嚇信多。董狐筆,魯迅風,所謂“愛之愈深,言之愈銳”。
就在戲劇、雜文雙豐收之際,魏明倫再一次筆鋒陡轉,開始撰寫辭賦碑銘。創作中,他通篇對仗,滿紙駢儷,卻有意不押韻腳,驅遣形式而服從內容。《蓋世金牛賦》《廊橋賦》《遂寧賦》《司馬相如故里賦》《石室賦》等魏明倫筆下的抒情游記、雄辯政論、辛辣雜文在各地立碑,廣為流傳。
希望后繼有人仰頭看戲
魏明倫曾自稱“愛寫四川人的四川人”。作為“中國戲曲界三駕馬車”之一,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病榻之上的魏明倫仍不忘川劇《麻將》的構思與寫作。
“父親還想再寫一部和四川麻將相關的戲,清醒的時候就會構思《麻將》的大綱。”魏明倫之子魏來告訴記者,父親一生熱愛川劇,認為一臺好戲不僅要引人入勝,還要做到動人心弦、發人深省。
在戲劇創作方面,魏明倫曾將自己的畢生追求總結為“四個不休”:“語不驚人死不休”“戲不抓人死不休”“情不動人死不休”“理不服人死不休”。
千百年來,無論東西,戲劇都是人類最重要的娛樂方式之一。而隨著時代發展,尤其在電視、電腦普及之后,在互聯網沖擊之下,人類的娛樂方式發生了前所未有之變,戲劇也難復往日輝煌。魏明倫甚至寫文探討當代戲劇的位置何在。
在魏明倫看來,雖然戲劇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但這并不代表戲劇不存在,戲劇成為百花園中的一個花圃。雖然劇場藝術和舞臺藝術不太可能成為東西方社會主流娛樂項目,但只要有一小部分人依舊喜愛戲劇,那么戲劇在藝術的花園就有一席之地。
位于四川自貢的魏明倫戲劇館中,有一個仰頭看戲的9歲孩童雕塑。9歲也是魏明倫第一次登上川劇舞臺的年齡。這一雕塑,正是魏明倫心中所盼——“希望后繼有人仰頭看戲”。(完)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