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5日,首屆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在陜西西安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大會發來賀信,強調“中國愿在聯盟框架下,同亞洲各國攜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經驗交流,積極推動文化遺產領域國際合作,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同日,大會回顧了近年來亞洲各國文化遺產保護的歷程,并發布了《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西安宣言》(以下簡稱《西安宣言》)。這既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對待人類文明一貫的開放包容態度,也展現了新時代我們自身文化遺產保護的經驗與助力亞洲國家相關工作的成果,更彰顯出未來深化亞洲文明交流的方向。
文明因故步自封而喪失生機,因交流互鑒而充滿活力。新時代的中國積極推動與世界各國進行全方位的文明合作,尤其在亞洲用力頗多。在2019年5月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中國將聯合亞洲國家開展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成為會議成果之一;2021年,亞洲十國共同發起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27國共同發布《關于共同開展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的倡議》;2023年,我們先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議”,接著于首屆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上發布《西安宣言》,經過多方響應、攜手前行,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已規模初成、碩果漸豐。
文化遺產保護需要言說者,也需要行動派。文明是先人的遺產、世人的資產、人類的不動產。各國在實現自身現代化的道路上,既要把握現代化共同特征,更要立足本國國情,具有本國特色。既有的文明,無疑是最基本的國情、最顯著的特色。新時代10年,從敦煌莫高窟到廣漢三星堆,從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到五大國家文化公園戰略,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成績斐然。同時,我們在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寶貴經驗,故而秉持立己達人的立場,在“全球文明倡議”中“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充分挖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各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我們如是言,更如是行。歷數中國的56項世界遺產,有些即是同鄰邦一道保護的典范。如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屬于幾方共同努力的跨國遺產。此外,中國已在柬埔寨等6個亞洲國家合作開展了11項歷史古跡保護修復項目,與阿聯酋、烏茲別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等亞洲14國聯合開展20余項聯合考古合作。亞洲文化遺產保護的網絡愈織愈密,文明互鑒的共識越來越強。
世界文明百花園歡迎游客如織,更期待園丁成群?,F有成就尚不足喜,未來任務依舊艱巨。作為古代文明搖籃和人類靈感源泉的亞洲,雖擁有豐富多彩的歷史城鎮、文化景觀、自然遺產等,但受困于城市發展、自然災害、武裝沖突、偷運劫掠等因素,部分遺產慘遭厄難。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數據,全球瀕危世界文化遺產約有50%位于亞洲。嚴峻的現實提示每個亞洲國家:世界文明百花園不僅要有觀賞駐足的游人,更需要悉心栽培養育的園丁;文化遺產不僅需要各國注重保護,也需要共建深度系統合作的平臺。首屆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的召開恰是題中應有之義,《西安宣言》的發布繪制了今后彼此共襄保護與傳承大舉的宏闊藍圖,這也踐行了“全球文明倡議”中關于“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探討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豐富交流內容,拓展合作渠道,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主旨。由此可以預見,未來中國會圍繞古代文明研究、聯合考古、古跡修復、博物館交流等重點內容和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的重要部署開展重點工作,從而在亞洲乃至世界范圍增強文化遺產外交工作新實效。
亞洲文化遺產承載著亞洲人民乃至全人類共同的精神寄托、文化財富、歷史記憶,它的完整與否,關乎各國的道路選擇,亦關乎人類文明的命運走向。相信借首屆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大會之契機,各國將得以進一步凝聚共識,增強合作,朝著一個和平安寧、共同繁榮、開放融通的亞洲持續邁進。
(作者:王學斌,系中央黨?!矅倚姓W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文史教研部教授)
《光明日報》(2023年05月05日 02版)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