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a级在线播放,一本到无码av专区无码不卡,亚洲第一男人av无码网站,变态另类av天堂手机版

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父親的清貧與富有——清明時節一位軍人對父親的緬懷

發布時間:2023-04-04 13:40:5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廖毅文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倏忽之間,父親離世后的第六個清明臨近了。流走的光陰,承載了我們太多對生命的感悟與思考,使我常有一種“一夜思親淚,天明又復收”“人世幾回傷心事,山形依舊枕寒流”的痛楚與愴然。

經過歲月的打磨和時間的沉淀,我們在經歷了心如刀絞、痛不欲生、潸然淚下、惘然若失的幾個階段后,父親的音容笑貌不僅沒有變得模糊,反而愈加清晰。他留存在我們記憶中的一件件往事、一句句話語、一個個細節,集合成了一份厚重的精神遺產,融入我們家族的基因譜系中,傳承光大,將永久地影響和感召著后來人。

父親出生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家境貧寒,兄弟五人,還有一位姐姐,靠爺爺微薄的收入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難。他15歲就開始自食其力,挑著擔子謀生,但仍然是經常饑一頓飽一頓。僅有的一條單褲,白天出門時穿上,晚上疊起來當枕頭;如果弄臟了,晚上洗好晾干,第二天繼續穿。冬天沒有棉鞋,只能穿著草鞋行走,特別是下雪天,雙腳被凍得通紅,最后生了凍瘡,腫得好大,血水直流,但為了溫飽,只得忍痛奔波。有一年的大雪天,為了生計,他走街串巷賣米耙。突然,不知從哪里竄出一條惡狗,把他的小腿咬得鮮血淋漓。在他的晚年,我給他洗腳時,那塊傷疤還清晰可見。他對我說,爺爺去世時,他才16歲,家里連買口棺材的錢都沒有,是他只身一人到縣城找人賒了一口棺材,才把爺爺安葬好。直到解放后,他參加了工作,家里的生活才慢慢開始有了改善。

父親為人正直,處事公道,表里如一。他從小教育我們做人要潔身自好,堂堂正正,珍惜名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小時候,他讓我背誦并深刻理解孟子《魚我所欲也》中的名句:“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因父親通情達理,對人真誠,又有文化,家里經常賓客盈門,也有人前來尋求幫助。有時,鄰里鄉親發生矛盾糾紛,引起口角,也要請父親評理,他總是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對弱者,他平等視之,心懷惻隱,扶危濟難,鼎力相助。對恃強凌弱的主,他不卑不亢,公平公正,為弱者據理力爭。但更多的時候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贏得人們的由衷信任與欽佩。我讀初中時,有一次跟同學打架,不小心把同學的頭打破了,但事情起因是同學惹是生非在先,我只是“正當防衛”。但父親不管這些,明確告訴我,只要你在外打架惹事了,不論誰對誰非,回家就得受罰。他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條至理名言,經常拿著棍棒追得我們四處逃竄。他晚年的時候,我們經常揭他的“傷疤”,說小時候經常挨您的揍,下手那么重,您真下得了手,現在想起來心里還來氣。他意味深長而又不無得意地說,你們小時候那么淘氣,我要不打,你們能成器嗎?

父親嚴于律己,生活簡樸,樂善好施。不論是對遠親近鄰,還是同事朋友,他都給予幫助。家里的經濟條件并不寬裕,但他經常從為數不多的工資里,擠出一些錢來接濟有困難的親友,自己的生活卻過得緊緊巴巴,很少添置衣物。香港回歸時,我隨手送給他的一塊回歸紀念表,他看得很珍貴,一直戴到去世。我讀初中時,父親有一副不值錢的墨鏡,被我不小心摔碎了。他拿著摔壞的墨鏡,去配鏡片,墨鏡修好后,他又使用了很多年。有一次,我探親回家,看到家里有許多破舊物品還在使用。于是,趁父親不在家時扔進了垃圾箱,準備添置一些新的物品。他回家看到后很是生氣,批評我們不懂節省,花錢大手大腳,說破家值萬貫。你們要是看不慣家里的舊東西,干脆把我這個老頭子也一起扔掉算了?父親的態度,讓我們左右為難,只得把那些扔出去的舊東西又悄悄找了回來。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冬的一天,我家里還發生過這樣一件事。長期在農村住隊的父親,帶著所在鄉的一位村干部回城辦事。那時的條件不像現在,遍地都有賓館和招待所。辦完事,吃完飯,見天色已晚,父親就安排他在我家住下了。父親對他十分熱情,從衣柜里拿出嶄新的被褥,讓母親給他收拾好床鋪。父母工資不高,每月都把一家人的生活費放在錢夾里,塞在被褥中間。母親鋪床時,錢包隨被褥帶出,而未發現。當時錢包里除了一些糧票油票肉票布票之類的證券,還有十幾元錢。翌日,天剛蒙蒙亮,這位村干部說有急事要趕回去,父母極力挽留他吃過早飯再走,他也不肯。客人走后,母親收拾床鋪時,突然想到了塞在被褥里的錢包,急忙尋找而不得,馬上想到可能是被他順走了。上世紀70年代,錢很值錢,三分錢就能吃一頓早餐,十幾元錢可以解決一家人一個月的生活費。無奈之下,父親只好給鄉里打電話,請這位村干部回來后,給父親回個電話。當鄉里把父親來電話的事轉告他后,他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趕緊又返回我家,從兜里掏出錢包,漲紅了臉對父親說:“今天回村時走得急,忘了把昨晚順便存放在口袋的錢包留下。看我這記性,差點釀成大錯,讓我抬不起頭來,也無臉見您。”事后,我們群起而攻父親引狼入室,他卻哈哈一笑,說人都有忘事的時候,還為這位村干部守口如瓶。

父親豁達大度,溫厚包容,熱情開朗。無論對朋友,還是同事,總是充滿溫暖與友善。我剛上高中時,看到父親遇見熟人,總是主動打招呼,有時家里來了客人,也特別熱情,時不時冷嘲熱諷地揶揄他,對人過分熱情,有失風度。但他總是不改,情緒好時哈哈一笑;有時把說急了,也會不高興,但更多的是教育我們對人要真誠,不能虛情假意。父親離世之后,人們經常向我談起他的一些往事,表達對他的懷念。那一刻,仿佛父親并未離去,就在身邊笑盈盈地看著我。

我讀高中時,父親單位的一位同事來訪。此人虛偽油滑,在單位口碑不好,很多人討厭他,我也很煩他,于是給予冷眼,但父親還是熱情地接待了他,對他的所求給予幫助。這人離開后,我對父親說,這樣的人你還那么真心對待他,他一出門沒準還說你的壞話呢?父親嚴肅地對我們說,他怎么做,我們管不了,但我們要把人做好,要相信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我們把人做好了,真心對他好,沒準他會受到觸動,還會改變自己呢。如果你的善舉能改變一些人,世界就會多一份美好。父親的話,我當時是記住了,但事后卻成了耳邊風。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德國哲學家黑格爾也曾說,人類唯一能從歷史中吸取的教訓,就是從來都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正是因為我性格耿直,嫉惡如仇,在后來的工作中走了不少彎路,也吃了不少虧,這是后話。

父親對我們兄弟幾個要求很嚴,從小教育我們要樹立遠大志向,做棟梁之材,并循序漸進,為我們“修枝剪葉”。他說,成事者,欲先立志,再付出行動,才能成功。有了志向,努力才不會盲目,前進才有了動力。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他還向我們講述了古今中外歷史人物的勵志故事,讓我們學習借鑒。父親非常注重我們的作風養成,無論是上學讀書寫作業,或是與同學交往,參加課外活動,他都非常關注,一旦發現有不好的行為,就對我們嚴加管教。我離開家鄉,參軍入伍后,父親對我更是牽掛。在新兵連時,我幾乎每個星期都能收到父親的來信,他十分關切地詢問我的學習訓練和身體情況,囑咐我要尊重領導,團結同志,苦練本領,做個好兵。我入黨提干后,父親很是欣慰,但他對我的教育卻從未停止。有一年,我過生日,他說要送我件小禮物。當我打開包裝后,竟是一面小圓鏡。他的用意我很清楚,是要我經常照照鏡子,洗洗臉,多反思自己的不足。盡管我對他這件“來者不善”的禮物,有點心理上的排斥,但還是勉強接受了。我想,父親送我這個小圓鏡,一定是他從我的身上發現了一些短板和問題,才想出這一招來提醒我謙虛謹慎,防微杜漸。2009年冬,他因患病來北京治療期間,有時會從我的一些只言片語中,捕捉到一些不好的信息,便開導我要“莫為浮云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正確對待名利,正確對待地位,做到德在人先,利在人后,堅守底線,不碰紅線,清清白白,坦坦蕩蕩。他說,一撇一捺寫個人,一生一世學做人。德行在前志萬里,信義為先諾千金。堅守一身浩然氣,兩袖清風最干凈。父親正直無私、廉潔自律,誠實守信、堅守底線的品格,對我的人生產生重要影響,讓我懂得“一日三省吾身,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的道理。

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父親在過完83歲生日不久,就病倒了。這次,他病得很重。臨終前,他對我們說:“我一生清貧,沒什么財產留給你們。但古人說得好,子若強于我,要錢有何用,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錢有何用,愚而多財,益增其過。做人只有行得正,坐得端,站得直,才最安穩。”

著名作家梁曉聲說過:“如果最親的人去世了,最初你不會那么痛,因為你緩不過來。反而最難過的是在之后的時光里,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想起他時。看見他曾經愛吃的美食,用過的杯子,鼻子一塞,淚流滿面。想起他在該有多好,或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的。失去親人,最痛苦的不是失去的那一刻,而是日后想起他的美麗。”

欲孝人已遠,欲見難上難。只在幽夢里,淚逢兩茫然。父親用他畢生最大的能力和關愛,培養教育我們追求卓越,堅毅勇敢,報效祖國,坦蕩做人。每當想起父親,就充滿溫暖和感動,仿佛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和勇氣,從心中驟然升起,不斷地激勵我們志存高遠,永保本色,永不懈怠,不畏艱險,奮力拼搏,抵達理想的彼岸。

父親走了,他雖沒給我們留下什么萬貫家產,也沒留下傳家的珍藏,卻留下了比物質更為珍貴的精神遺產。特別是他在經受了磨難與坎坷,飽嘗了人情冷暖后,仍然用高潔的人格、豐厚的思想、堅強的意志、如竹的氣節、善良的品性、樸實的作風,來教育和影響我們,彰顯出他身上一種刻在骨子里的高貴,閃爍著靈魂的光芒。這是父親留給我們最美好的回憶,也是一份彌足珍貴厚重的精神遺產。(廖毅文)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加載更多新聞
友情鏈接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