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近公布的首批廈門市文化產業重點園區和文化產業園區中,有一批園區是利用廈門原有的舊廠房改造而成,包括聯發文創口岸、聯發東南天地、嘉禾良庫、聯發華美空間、沙坡尾藝術西區及海峽設計文創園,這些曾經見證了廈門城市發展歷史的工商業廠房,在經過改造之后,成為文化產業的全新承載空間,并將城市的歷史文化脈絡傳承下去。
▲“舊改”文創園不僅有歷史承接,更被注入了新的內容。
改造
承接歷史的華麗變身
在年初熱播的電視劇《開端》中,很多廈門人都認出了一個標志性的紅色蝶狀鋼結構——聯發華美空間中庭裝飾,游戲架構師肖鶴云的目的地“數碼廣場”正是在此取景。而“化繭成蝶”也成為形容廈門“舊改”老廠房文創園的最恰當的詞匯。在經歷了上世紀的興衰與沉寂之后,如今這些承載了廈門城市不同發展階段歷史印記的舊廠房,在設計師與運營者的手上重煥新生,成為有著廈門城市特色的時尚打卡地,再度熙熙攘攘起來。
“進入6月以來,人流量飆升,已經恢復到平常年份了。”沙坡尾漁港文化創意投資總經理黃敏說,在沙坡尾,即使是在暴熱的白天,也能看到大批的年輕人三五結群,穿梭在各個場景中拍照打卡、逛街搜店、飲冰擼串,享受暑期時光。同樣,在聯發東南天地、文創口岸、華美空間,白天行色匆匆的是在園區設計、影視、音樂乃至網紅孵化、自媒體等文化類企業中上班的年輕人,而到薄暮時分,又有無數市民與游客來到這里聚會休閑,逛一下有趣的店,喝一杯流行的茶或咖啡,即使是晚餐,也因為空間特色而顯得別具一格。
這批文創園區都有著輝煌的“前世”。位于文屏的嘉禾良庫,前身是廈門的第一糧庫,有著不同時期建成投用的糧倉;位于沙坡尾的藝術西區,前身是廈門冷凍廠,至今保留著制冰、運冰的工業遺跡;位于湖里的聯發華美空間,曾是我國首家中外合作煙企華美卷煙廠的廠房;聯發文創口岸和海峽設計文創園,曾是中國最大彩電出口企業之一的廈華電子總部辦公樓、生產廠房;聯發東南天地,曾是東南鋁業的廠房……這些記錄了昔日城市發展,記錄了改革開放、特區建設歷程的舊廠房,已經變身成為新興文化產業的承載體和孵化空間。
▲聯發華美空間市集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
新生
切入城市文化生活
8月6日晚間,在燈光的映射下,聯發華美空間出現了滿天粉色花瓣隨風飄舞的場景,這場七夕主題的“花瓣雨”正是園區運營方聯發商置今年重點打造的“華美好市”中的一幕。配合著“花瓣雨”,還有持續整個周末的各色市集和體驗活動,匯聚音樂、美食、手作、露營等內容,現場人來人往,好不熱鬧。這類定期、不定期舉辦的市集、展覽及各類活動,與園區中以生活美學和文化休閑為主題的特色商戶相互配合,從嘉禾良庫的本色數印、21G空間,到華美空間的鍋爐咖啡、透明島予……每個園區都形成了一批獨具一格的“網紅打卡點”,吸引著閑暇之余的廈門市民和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
“這里比較有特色,陪外地來的同學一起逛一下,拍拍照,我姐他們是帶娃出來遛。”去年剛畢業的小黃笑著說,在華美空間的“透明島予”中,她們還遇上了兩撥熟人。對小黃這樣的市民來說,文創園里提供的不僅僅是普通的日常消費,更多的是一種帶有生活文化的精神愉悅。而對于園區商戶來說,寬闊的昔日工業空間、帶有歷史印記的遺存,配合現代設計可以呈現出獨特的個性風格,提供更多的文化附加值。
而在這些生活類文創背后,還有著更多的隱藏的重磅文化創意類企業,比如東南天地有著自娛自樂、楷泉影像、二更等知名“影視+”機構,文創口岸擁有延談桔子、嘉哲美學、京東眾創基地等創意企業,嘉禾良庫入駐了圣希影視制作、飛衡影視、吉島音樂、加嘉納文化藝術中心等文化機構……數據顯示,2021年度,文創口岸入駐企業總營收6億元,納稅超千萬,嘉禾良庫總營收也超3億元,稅收超800萬元。
▲嘉禾良庫設置的噴水池頗受年輕人歡迎。
▲聯發文創口岸保留的庭院和榕樹。
傳承
城市更新與文明傳遞
“文創口岸作為原來廈華的總部,我們保留了全部三個庭院和其中的榕樹,中間庭院保留了一扇大門,一號樓的側壁上,也還保留了‘廈華電子’四個大字。西面的庭院,我們命名為‘像素廣場’,也貼合廈華在彩電行業的歷史。”聯發商置總經理張文木說。而在華美空間,更是在園區中心設置了一條“時光步道”,以一塊塊鋼板銘刻下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歷程,從1980年的批準設立,到1985年的擴大到全島,再到1990年逐步擴大到全市……克服了遠超新建園區的困難和限制,“舊改”文創園的運營者們努力為城市保留下歷程發展中的點滴。但同時,要想達成文化的傳承,還有著更多的創意與挑戰。
“做文創園非常不容易,許多入駐的文化類企業都要經過漫長的孵化期,最終也不一定能盈利并進入良性循環。如果說我們有什么經驗,主要是巧妙運用‘商業文創’來進行平衡。”嘉禾良庫文化創意園董事總經理薛承旺說。據介紹,在目前的嘉禾良庫的文化類企業中,商業文創企業與純文化文創類企業保持著一定比例,因為有著密室逃脫、咖啡館、創意手作等商業文創類商戶,平衡了園區的運營,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消費群體。
作為成功運營了三大“舊改”文創園的管理者,張文木則有更深的感觸:“一定要將歷史與現代結合起來,面對新的時代、新的客群提供一種與眾不同的感受。這里不僅要有歷史承接,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內容注入,要有靈活多樣的創新業態。因為文化是不斷發展的,有源頭,也必須不斷更迭。”在他看來,保留舊廠房的工業味道,更重要傳遞的是一種精神,如今廈門經濟特區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它們也應該在新的領域煥發新生機。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