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潘福達
門頭溝區龍泉鎮琉璃渠村是曾經的皇家琉璃之鄉,村內至今已有759年歷史的皇家琉璃官窯廠,一直為故宮、天安門、天壇公園等古建筑燒制皇家琉璃制品,但在多年前因環保等原因而停產。
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為琉璃渠村的重生發展按下了加速鍵。皇家官窯窯火重燃,不僅將存續鄉愁,“燒”出一條非遺傳承路,還將續寫新篇:老窯廠正在變身集琉璃制品保護性生產、琉璃文化傳承推廣、文化創意辦公于一體的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對外亮相。
修繕重整 古窯換新顏
驅車來到門頭溝區,琉璃渠村坐落在永定河西畔,這里不僅有綠水青山也有多彩釉色。初春時節,金隅琉璃文創園內已是一片忙碌景象,老廠房內外腳手架林立,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和其他工地不大一樣的是,這里隨處可見各類琉璃瓦制品。
“您看這些琉璃瓦構件,它們是故宮太和殿屋頂檐角的同款‘走獸’!”順著金隅琉璃文創園工作人員手指的方向,位于園區甬道的琉璃瓦構件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琉璃元素在園區內隨處可見,園區保留了原有的16口倒焰窯和1口隧道窯,外觀依原狀修復,部分供展示的古窯前還有LED屏幕播放著燃燒火焰的影像。走進其中一口古窯,頭頂的窯墻還泛著生產時期留下的亮光和燃油痕跡,展臺上擺放著手藝人工作場景的展品,展板和投影內容講述了琉璃窯廠的歷史故事。
工作人員介紹,園區打造“泛博物館”模式,以“琉璃十二境”主題貫穿整體展陳動線,全面展示琉璃文化璀璨歷史、制作工藝和千年傳承之路。
窯火重燃 留住老手藝
琉璃燒制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時代的更迭、環境的變化,琉璃燒制技藝的傳承愈發困難。
為了傳承非遺技藝,讓老手藝煥發新生,從2019年開始,金隅集團結合首都“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契合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整體布局,對現有廠區進行全新規劃,全力打造傳承中國琉璃文化歷史的創意產業園區標桿項目。曾經因窯火熄滅而遣散的手藝人,再次回到琉璃渠重操舊業,延續古法,為故宮等文物建筑的修繕提供高質量琉璃制品。
“之前燒制時漫天灰塵,人都沒法進來,和現在的工作環境沒法比!”在寬敞整潔的琉璃生產研發中心,琉璃燒制技藝區級非遺傳承人郭立生感慨。在去年,他和多位非遺傳承人回到了園區,不僅重拾古法燒制,還常為參觀的客人講述非遺技藝傳承的故事。
郭立生介紹,為了留住老手藝,園區恢復了一口素燒窯,并復建了一口釉燒窯,未來將使用傳統燃料,配合加裝的空氣凈化和回收設備,在符合北京市環保排放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手段,原汁原味恢復古法燒制技藝。
一名工人在電腦前輸入指令,由定制托盤支架的搬運機器人精準移動到指定位置,搬運儲釉罐和瓦片成品坯——新廠房內看不到多少工人,機器人就能代替人工完成搬運作業,郭立生和其他工匠在一邊忙著制模、倒模、上釉等精細活兒。“干了三十多年古法燒制,現在趕上了好時候,不僅環保還有高科技!”郭立生打心眼兒里高興。
活力業態 打造新空間
“我們還將充分發揮琉璃制品廠官窯的歷史地位,借助故宮博物院的優勢資源,深入挖掘其文化價值,做好特色旅游產品的開發,打造琉璃文化旅游打卡地。”工作人員介紹,園區將增加琉璃文化講堂、琉璃制作體驗、琉璃文創產品展示等功能,打通文創園與琉璃渠村的歷史文化連接。
在隧道窯改造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內部裝修作業,未來這里將頗有“氛圍感”,引入咖啡廳、書店、特色餐飲、展覽會議等業態,設置藝術裝置,還原窯車進出的工作場景,打造具有琉璃文化風格的藝術空間。
門頭溝區精品民宿近年來蓬勃發展,助力旅游消費提檔升級。據了解,園區內的琉璃文化民宿也正在建設中,可為游客提供近20間客房。
結合廠區歷史風貌,園區將選取空間、結構條件較好的區域為文創企業提供良好的辦公場所,市級琉璃燒制技藝傳承人趙長安,已留任并繼續在園區擔任琉璃燒制技藝負責人,負責琉璃生產技藝的把控及文化傳承工作,同時在園區設琉璃非遺工作室,作為研究及研學授課基地。此外,園區還將引入皇家琉璃文化研究與保護中心及更多非遺項目,打造非遺聚集地,為非遺文化的活化保護與傳承作出貢獻。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