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書話】?
編者按?
近期,影視劇《狂飆》熱播,因劇中人物熟讀《孫子兵法》,引發了一場閱讀《孫子兵法》的熱潮,這部中華傳統典籍也隨之成為當下的暢銷書。本期光明悅讀特邀《孫子兵法》研究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黃樸民撰文解讀《孫子兵法》,引領讀者走出閱讀誤區,體會經典的要義與魅力。
《孫子兵法》是中國最為杰出的兵學著作,被人們尊奉為“武經冠冕”“百世談兵之祖”,自問世以來,對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它的很多合理內核,直到今天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不僅對現代軍事理論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大借鑒意義,還滲透到軍事以外的領域,對商業競爭、企業管理、外交談判、體育競賽等也有深刻的啟迪。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孫子兵法》具有超越時空的價值。
那么,該怎樣來閱讀和掌握這部成書于2500年之前,僅僅六千言左右篇幅的曠世兵書呢?這還真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長期以來,《孫子兵法》都是備受人們關注的經典,是人們學習兵學的重點之所在。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境內皆言兵,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的現象,充分說明《孫子兵法》的文化魅力與思想影響是經久不息、歷久彌新的。然而,恰恰就是這種大熱,也會導致一些人對該書的認知與理解出現偏頗,為避免發生偏離經典閱讀基本宗旨的情況,使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真正為我們今天的工作與生活提供有益的啟迪與積極的幫助,我認為,秉持科學理性的精神,遵循正確合理的原則與方法,乃是尊重經典、合乎邏輯的必由之路。大致而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回歸經典文本的整體性原則
南宋學者鄭友賢在其《十家注孫子遺說并序》中指出:“武之為法也,包四種,籠百家,以奇正相生為變。是以謀者見之謂之謀,巧者見之謂之巧,三軍由之而莫能知之?!焙茱@然,《孫子兵法》十三篇是一個完整、有機的思想體系。每篇既是一個獨立的整體,篇與篇之間又相互保持密切的聯系。前后十三篇邏輯嚴謹,層層遞進,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全書從戰略運籌、戰爭預測(《計篇》)起步,經戰爭準備(《作戰篇》)、運用選擇方略(《謀攻篇》)、發展實力(《形篇》)、創造有利作戰態勢(《勢篇》)、靈活用兵、爭奪先機、因敵變化而取勝(《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到解決具體的“處軍相敵”(《行軍篇》)、利用戰術地形(《地形篇》)、掌握兵要地理(《九地篇》)、實施特殊戰法(《火攻篇》)、搜集情報、以資決策(《用間篇》)等具體的戰術問題,始于“知彼知己”,又終于“知彼知己”,恰好規劃了一個完整的程序,其篇次結構序列設計,側重于按用兵制勝的要領與方法加以邏輯展開。曾有人這么認為:“十三篇結構縝密,次序井然,固有不能增減一字,不能顛倒一篇者”(蔣百里等《孫子淺說·緒言》)。在某種程度上說,這話不無道理。這無疑是正確理解孫子十三篇思想及其價值的通衢捷徑。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避免對《孫子兵法》作片面的理解。例如,許多人推崇《孫子兵法》講謀略,甚至認為《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是同類。這顯然是一種偏頗的識見?!秾O子兵法》當然講謀略,提倡“上兵伐謀”,以謀制勝。但是《孫子兵法》更注重實力建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戰勝對手,前提是做強、做大自己,牢牢“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其后裔孫臏的“田忌賽馬”故事,其實最能說明這層關系,以上駟對中駟,中駟對下駟,下駟對上駟,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贏了比賽。這說明,謀略有用,當雙方實力相近狀況下,謀略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如果三駟皆為下駟,那么,不管怎樣運籌,比賽的結果很可能就是零比三,必輸無疑。所以,孫子主張“先為不可勝”,認為“不可勝在己”,強調“勝兵先勝而后求戰”“勝兵若以鎰稱銖”。
這里,《孫子兵法》所揭示的是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的辯證統一關系,提倡既要尊重客觀實際,又要重視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與光強調謀略,將“瞞天過?!薄敖璧稓⑷恕薄绊樖譅垦颉薄盎焖~”“趁火打劫”之類陰謀詭計奉為圭臬的《三十六計》有著云泥之別。如果僅僅視《孫子兵法》為謀略的淵藪,那顯然不能對《孫子兵法》有整體性的認知與把握。
二.堅持認識經典要義的科學性原則
《孫子兵法》的鮮活靈魂,在于把握“經”與“權”,“?!迸c“變”的辯證統一,在于強調“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沒有傳承就無所謂發展,沒有積淀就談不上創新,“新”與“舊”,“傳統”與“突破”之間如影相隨,相輔相成,渾然一體,而不能人為地加以割裂,否則這種“創新”,這種“發展”,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所以,孫子十分尊重前人在“古司馬兵法”中所闡述的相關軍事原則,所謂“前孫子者,孫子不遺”。細加考察,我們能看到《孫子兵法》一書中,明引“古司馬兵法”(如《軍政》)、暗引(如“兵法曰”“法曰”等)或化用前人兵學成果者不在少數,因為在孫子看來,前人兵法中的許多基本原則,如“高陵勿向,背丘勿逆”“圍師必闕,窮寇勿迫”之類,是無數次戰爭經驗與教訓的沉淀積累,是千萬人用鮮血與生命換取的結晶,自然應該充分尊重,加以借鑒和傳承。
但是,孫子又十分注重創新和發展,《孫子兵法》一書,是中國兵學思想文化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正如鄭友賢所言:“《司馬法》以仁為本,孫武以詐立;《司馬法》以義治之,孫武以利動;《司馬法》以正,正不獲意則權,孫武以分合為變?!被谶@樣的認識,孫子認為,對前人的兵學原則,不能過于迷信,亦步亦趨,而必須結合新的狀況,針對不同的對手,根據不同的條件,靈活機變,出奇制勝,否則就是拘泥僵化,膠柱鼓瑟。顯而易見,孫子希望人們學習自己的兵法,但他的宗旨是期盼人們在學了他的兵法之后忘掉兵法,在孫子的心目中,沒有規則,就是唯一的規則;沒有規則,就是最高的規則。所謂“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戰勝不復,而應形于無窮”“形兵之極,至于無形”。用岳飛的話講,就是“陣而后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的確,戰場形勢瞬息萬變,作戰對象形形色色,如果執一定之規,應無窮之敵,不知變通,機械保守,那一定會招致敗績,淪為笑談,如同何去非在《何博士備論》中所言:“法有定論,而兵無常形。一日之內,一陣之間,離合取舍,其變無窮。一移踵,一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書,而應無窮之敵,則勝負之數戾矣?!睔v史上學《孫子兵法》的人非常多,可是,由于許多人不懂得這個道理,就容易食古不化,迷信兵學教條,不但沒有在戰場上克敵制勝,反而大敗虧輸,覆軍殺身。
像三國時的馬謖,他對《孫子兵法》可謂是熟稔于心,倒背如流,其在街亭之役中,行軍布陣,處處遵循《孫子兵法》的要求,兵法要求軍隊屯駐宜“居高向陽”,他就部署軍隊于高丘之上,聲稱“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別人提醒他山上無水源,若遭敵軍包圍,就容易陷入不戰自亂的困境,他亦拿出《孫子兵法》的話來為自己作支持,“置之死地然后生”,而忘了自己的對手乃號稱曹魏“五子良將”的張郃,若不玩《孫子兵法》,尚不至于敗得如此不堪,而拘泥于《孫子兵法》的教條,則慘到把自己的命都給搭了進去。
由此可見,今天讀《孫子兵法》,關鍵是要做到既能入乎其內,更要出乎其外,真正做到《何博士備論·霍去病論》中所主張的那樣:“不以法為守,而以法為用,常能緣法而生法,與夫離法而會法”。不把兵法原理當作教條,而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靈活運用這些原理,與時俱進,在原有理論的基礎上發明新的理論,新的戰法,表面上看你做的事情跟原理之間好像不相符,實際上卻是與原理的核心精神相吻合的,這才是理解和運用《孫子兵法》的最上乘境界,也是現代社會競爭中掌握先機,立足主動的根本前提。
三.堅持理解經典價值的超越性原則
之所以今天的讀者仍喜愛閱讀《孫子兵法》,是因為其擁有獨特的魅力,具有超越時空的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它已超越了單純的軍事領域,具有了哲學意義上的普遍價值。對此,前人早已指出:“言言碩畫,字字宏謨,上籌國計,下保民生,實以佐大學治平之未逮者。”(楊謙(《武經三子體·注序》)從本質上講,《孫子兵法》是一部哲學著作,是一種思想方法論,充滿哲學啟迪與人生智慧。我認為,這是在當代社會,學習和借鑒這部兵書的關鍵所在。
概括地講,《孫子兵法》的價值集中體現在它的辯證思維上,和《老子》一樣,它充滿鮮明的超常思維與逆向思維特征,善于在合理中發現不合理,在正常中發現不正常。
《孫子兵法》的精華集中體現為矛盾的兩點論與矛盾的重點論的辯證統一。一方面,孫子善于從全局的高度,去認識決定勝負的要素,把握克敵制勝的奧妙。無論是政治與軍事主從關系的分析,還是對戰略各個層面的協調,都具有鮮明的整體性、系統性、全局性、互補性的特征,如“五事七計”“令文齊武”“奇正相生”“仁詭相濟”等等,無一不是以系統綜合的視野切入,由全局呼應的途徑造就。處處體現出綱舉目張、舉重若輕的大局意識和見微知著的預見能力。
但是,另一方面,孫子更注重抓矛盾的重點。因為在他看來,關照全面,不等于事無巨細平均使用力量,恰恰相反,抓住重點,強調主次,是克敵制勝的基本保證。按他的邏輯,己方即使擁有極大的優勢,但是如果不能把好鋼用在刀刃上,不講主次,四面開花,全面受敵,那么這種優勢將不復存在,而將處于極大的被動,所謂“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充分關照全面、有效照顧整體的同時,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資源,突出重點,高明選擇戰略主攻與突破方向,集中優勢兵力,中心突破,以點帶面,達成自己預定的戰略目標,這就是“故為兵之事,在于順詳敵之意,并敵一向,千里殺將”。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孫子兵法》全書既堅持全面論,更強調重點論。其所有命題,均以兩點之中抓重點的方式來表述,如“知彼”與“知己”,兩者缺一不可,但以“知彼”為首位;攻守一體,以攻為重點;奇正相生,以奇為優先;主客相對,以客為側重;常變并行,以變為主體。追求“全勝”“兵不頓而利可全”,又看到一味求“全”,則不免考慮問題時瞻前顧后,患得患失,處理問題時優柔寡斷,投鼠忌器,故以“戰勝”為根本。“打贏”和“自?!?,以避免危險,防止崩盤為中心,故“軍爭為利”一筆帶過,“軍爭為?!眲t反復強調;只說“百戰不殆”,不講“百戰百勝”。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樣的辯證思想方法論,貫穿于《孫子兵法》全書。
總之,在孫子的眼里,表面上對立的事物,合在一起恰恰能成為最大的合理,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這種善于反向思考事物利弊得失的思想方法論,無疑是《孫子兵法》一書留給我們的最佳資源。它具有時空的超越性,也具有無窮的文化魅力和不朽的思想啟迪意義。我們今天閱讀《孫子兵法》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發掘和借鑒它的思維方式。
四.走出《孫子兵法》的閱讀誤區
概括而言,《孫子兵法》的閱讀大致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歪曲原意,郢書燕說,即脫離孫子論述的語境,簡單地比附與迎合現實的需要,對孫子的某些觀點作無謂的拔高或任意的貶低,從而歪曲了孫子的原意與宗旨。例如一些人將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思想理解為“和平主義”,就屬于望文生義,背離了孫子說這段話的本意。
二是取其一點,不及其余。這主要表現為對孫子兵學理論體系作斷章取義的總結,忽視了孫子理論主旨的全面性與系統性。許多人的心目中,對《孫子兵法》只有一個印象,即詭道,“兵以詐立”,兵不厭詐。所謂“非詐不為兵,蓋自孫、吳始”。孫子的確講詭詐,但詭詐只是《孫子兵法》的一部分,絕不等于《孫子兵法》的全部?!秾O子兵法》是一個綜合有機的體系。在軍事上,孫子不僅僅講詭道,也講仁義。更何況孫子并不單純就軍事講軍事,而是將軍事與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因素加以綜合考慮。
三是生搬硬套,亂貼標簽。這個問題在《孫子兵法》的閱讀引申與借鑒運用上特別突出。有人動輒將《孫子兵法》的兵學原理,去和經營管理等經濟活動加以聯系,不分青紅皂白一一予以對應。我們說《孫子兵法》對今天生活有啟示,主要是就其思想方法論的意義而言,而不是指可以把孫子的具體用兵之法與經濟活動方枘圓鑿,對號入座。說到底,兵法,其屬性是“兵”,是戰場上的斗爭藝術,是對敵而不是對自己人的。而商業與企業經營管理乃是非對抗性矛盾,要講誠信,講利益均沾。所以不能不加區別地將《孫子兵法》中的“詭詐之道”運用到企業管理和商業運作中去,否則就是游戲無規則,道德無底線,造成嚴重的誠信危機。兵可詐立,但商卻不宜“詐立”。
國學經典的閱讀和運用,乃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沒有一部經典和一家學說可以包攬一切,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共生互補、相輔相成的關系。所以,在閱讀《孫子兵法》的同時,我們不妨同時閱讀《論語》和《老子》,前者能幫助人們培養健康的道德情操,后者能促成人們提升曠達的人生境界。而儒家的立場、道家的境界和兵家的能力這三者之間若是能做到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必將有助于一個人走向成熟,有所建樹。
(作者:黃樸民,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常務理事)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