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3月30日訊 今年6月12日,北京人藝將迎來70周年院慶。3月29日,伴隨經典劇目《雷雨》的上演,“北京人藝建院七十周年紀念演出季”正式啟幕。
七十年來,北京人藝用三百多部作品,培養了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和舞臺下幾代觀眾一起共同創造了歷史。“拉開大幕才是真的”,紀念北京人藝歷史最好的方式,就是為觀眾持續奉獻精彩的演出。接下來三個月時間里,十余部涵蓋古今中外各類題材的人藝保留劇目,包括《蔡文姬》《白鹿原》《茶館》《阮玲玉》《嘩變》《日出》《我們的荊軻》等將先后與觀眾見面。
用家喻戶曉的《雷雨》打頭陣,足以體現出北京人藝整個紀念演出季的分量。這部創作于1933年的曹禺名作,既是中國話劇史上當之無愧的高峰之作,也是北京人藝的看家戲和“壓艙石”。經過68年600余場的演出,傳承至今,讓觀眾看的就是原汁原味的經典味道。“演《雷雨》不是一種職業,是一份事業。”盡管這部劇目幾乎每年都會上演,但導演顧威對全組仍然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我們要重視經典,敬畏經典,愛惜經典。不管是青年演員、中年演員,還是像我這樣的退休老演員、老導演,誰遇到《雷雨》都是一份幸運。”此次演出既有觀眾熟悉的“老將”,也有近些年來陸續加盟的“新人”。不變的是對經典的堅守,和對舞臺呈現的精益求精。
“當年夏淳導演的奶奶帶他去看了《雷雨》,他從此立志投身話劇事業。我在初中的時候,看了鄭榕老師和朱琳老師演的《雷雨》被深深震撼,作為一個少年,被演出的氛圍和劇中人物的真切感受所打動,所以決定要走上話劇之路。”導演顧威談及《雷雨》的魅力,有著切身的感受,他說,這部作品影響了一代代的導演、演員,同時也影響著一批批走進劇場的觀眾。“傳承它,是我們的責任。”
一座周公館,八個主要角色,每一個都被作者賦予了濃重的筆墨,這也是《雷雨》讓人可以反復欣賞的原因。“為什么觀眾熟悉了故事還能來繼續看我們的演出,看的是我們在舞臺上如何生動地去演繹人物。”從2004年出演大少爺周萍,到2020年升級老爺周樸園,同時擔任聯合導演,到今年王斑已經與周公館一起“生活”了十八年。“我可以自己跟自己對詞兒了。”王斑笑言,事實上,忘掉大少爺,投入老爺是他近兩年來在做的事。演出周樸園的多樣性是他的初衷,“因為曹禺筆下寫的是復雜的人、深刻的人、值得去悲憫的人。”觀眾在舞臺上看到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個冷漠的人,而是一個家長、一個父親,一個有著“孤獨”感的人。
第三次在舞臺上扮演蘩漪的演員張培,已經是人藝舞臺上的成熟演員,兩年前接到這個角色,張培表示,最感謝的是人藝的舞臺能夠“等待人的成長。”因為隨著一年一年的反復走近人物,才能去體會人物深層的東西。“人物的節奏不是技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我們把內心節奏演出來了,觀眾才能看懂。”張培說,如今如果讓她用一個詞來形容蘩漪,那就是“吶喊”。要在舞臺上演出她“雷雨”般的性格,讓觀眾去理解她。青年演員劉智揚此次是第二次出演周萍,他稱這是為自己“圓夢”。“我想先用真誠,把心交給對手,交給觀眾。”不給人物貼上所謂的“標簽”是他塑造人物的方式,“要讓人去相信,去體會他的精神世界。”
“《雷雨》是演不盡的,也是說不完的。”劇組的每一位演員都在反復的舞臺錘煉中,去傳承經典。臺上“精致講究”——八個角色臺詞、語氣、節奏各有特點,合在一起又和諧的像一出交響樂;臺下“一絲不茍”——新老傳承,新人從前輩身上汲取能量,“老將”放下經驗,重新出發。用《雷雨》劇組的話來說,他們是在用“工匠精神”鉆研這部作品,希望對得起每一位走進劇場的觀眾。
本輪演出將持續至4月10日。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