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走向工廠的時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當你喝完一杯豆漿,提著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當你安安靜靜坐到辦公桌前計劃這一天工作的時候,當你向孩子嘴里塞著蘋果的時候,當你和愛人悠閑散步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請你們意識到這是一種幸福吧,因為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們的戰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1905電影網專稿9月8日晚21:45,大型電影史詩專題片《我們的旗幟》繼續在CCTV6電影頻道及1905電影網等全網平臺重磅播出。經過《破曉》《驚雷》《星火》《抗聯》《遵義》《驚變》《敵后》《圣地》《和談》《決戰》十大篇章的講述,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中的諸多重要時刻通過光影再一次躍然屏上。第十一集《援朝》中,我們與講述人張光北一起,重溫抗美援朝這場打出了國威、軍威的“立國之戰”。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立即宣布武裝干涉,并命令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以美國為首的16國“聯合國軍”入侵朝鮮半島。據國防大學教授、軍史專家徐焰介紹,當時中共中央有一個底線,如果美軍不過三八線,我們不出兵。但是如果美軍越過三八線,那我們就要采取實際的軍事應對措施。果然,1950年9月30日南朝鮮軍隊越過三八線,接著美軍勢必要越過三八線。因此在1950年國慶節之后,中共中央馬上召開高層領導人的會議,研究是不是出兵朝鮮。
當時很多人認為,我們國家百廢待興,還是盡量不要打這一仗。國內當時可以說是一窮二白,同美國較量要冒極大的風險,尤其是國內的建設還能不能夠如期進行,國家會不會打爛了,這都是需要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人慎重考慮的問題。其中,彭德懷發言說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等于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但如果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臺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
對此,徐焰補充道,和平建設的理由可以講出千條百條,但是不能敵過六個大字——不能置之不理。而且我們國家當時的重工業中心在東北,在美軍隔一條江的威力之下,中國工業化建設也將遙遙無期。那么我們怎么應對呢?毛主席講了很有名的一句話,“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必須在朝鮮戰場上同他較量。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1950年10月19日,志愿軍部隊在戰歌聲中跨過鴨綠江,成千成萬優秀的中華兒女邁著有力的步伐,唱著雄壯的戰歌,離開了祖國,向著鴨綠江對岸前進。1991年的電影《毛澤東和他的兒子》讓大家知道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第一個志愿兵,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
毛岸英當時是志愿軍司令部的俄語翻譯和秘書。蘇聯衛國戰爭期間,他曾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員身份,擔任過蘇聯紅軍坦克連的黨代表,參加過解放白俄羅斯、波蘭和捷克的戰斗。當中共中央決定出兵朝鮮,剛下到基層擔任北京機器總廠黨總支副書記還不到半年的毛岸英,立刻向父親毛澤東請求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于10月23日隨同十三兵團司令部入朝,并親眼見證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的勝利——1951年的云山之戰。
1950年11月初,原本作為攻打臺灣第一梯隊、正在東南沿海進行渡海登陸作戰訓練的宋時輪第九兵團15萬大軍奉命立刻開赴朝鮮,準備展開第二次戰役,在長津湖地區圍殲美海軍陸戰一師與美第七師。70年后,這場史無前例的中美兩軍在冰天雪地中的慘烈搏殺,終于被中國電影人以鼎盛的陣容和創紀錄的投資搬上銀幕。
正如《長津湖》總制片人于冬所說,“我們不僅要拍給今天的年輕人看,還要拍給50年后的年輕人看,應該集合更多的力量,我們最多的時候攝制組的人員達到了7000人,這是世界電影史上沒有過的一次創作經歷。這部電影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作為獻禮片,我覺得是電影人的一次使命跟擔當,能夠完成一部世界級水準的戰爭劇作,這是電影人的團結努力的象征,也是對71年前奔赴朝鮮戰場,犧牲在異國他鄉的這些優秀兒女的一種緬懷和致敬。”
今天的人們根本想象不出,志愿軍九兵團的指戰員們是在怎樣艱苦卓絕的惡劣條件下以何等頑強的意志向著長津湖開進的。因任務緊急,這支來自江南水鄉的部隊大多數人都來不及換上冬裝,只穿著單薄的衣褲就匆匆上路了。原27軍80師239團2營教導員張桂綿還記得,有的戰士就用飯盆燒的水洗腳,結果全連都是這樣,一洗腳第二天早晨起來都穿不上鞋。
徐邦禮是20軍58師172團2營6連的指導員,他們連隊的任務,正是在公路上阻截陸戰第1師的部隊。可是美軍通過的時候,連隊并沒有發起猛烈的攻擊。可當師長來到阻擊陣地的時候,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全連的戰士有一半的士兵保持著射擊的姿勢凍死在陣地上。據一位志愿軍老戰士講,“我們師長去看那些凍傷的人,在那里嚎啕大哭,政委就勸他師長你不要這樣子。話沒有說出來沒有說完,自己也在那里嚎啕大哭了。”
長津湖戰役,志愿軍第9兵團在零下四十度的嚴寒中,從11月27日到12月24日血戰28天,以巨大代價,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成建制全殲美軍一個整團“北極熊團”的紀錄,美軍頭號王牌陸戰一師減員40%,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
那一年,就在國慶節的前幾天,28歲的楊根思剛剛參加完全國英模大會,與數百名戰斗英雄、勞動模范一起,在中南海懷仁堂接受表彰,第一次見到毛澤東主席;同樣28歲的毛岸英,就要迎來結婚一周年的紀念日,1949年10月15日,在他和劉思齊的婚禮上,父親毛澤東把重慶談判時穿過的大衣送給他作為結婚禮物;而24歲的邱少云剛剛加入解放軍,此時正在四川剿匪。三個互不相識、出身不同,但同樣風華正茂,懷揣報國夢想的年輕人,將因一場捍衛和平的偉大戰爭而共灑熱血、同載史冊,用年輕的生命,定義了新中國的英雄。
下碣隅里的美軍向南發起攻擊,企圖打通撤往古土里的道路,20軍58師連長楊根思受命堅守下碣隅里的1071.1高地,配備給楊連長的兵力是一個排,美軍以飛機火炮狂轟濫炸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待敵人接近時,楊根思抱著一個僅有的炸藥包沖進敵群,故事片《英雄兒女》中王成手持爆破筒撲向敵人的壯烈結局,就是以楊根思的這個事跡為原型的。
毛岸英沒能等到上前線帶兵打仗的一天。1950年11月25日,就在長津湖戰役打響的前兩天,位于朝鮮平安北道東昌郡大榆洞的志愿軍司令部突遭空襲,美軍轟炸機投擲的凝固汽油彈產生的烈焰和上千度高溫,瞬間吞沒了毛岸英所在的木板房。年僅28歲的毛岸英和參謀高瑞欣壯烈犧牲,離他告別祖國的日子僅僅過了34天。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尸還”
1952年10月中旬,志愿軍發起秋季戰術反擊。15軍29師87團9連戰士邱少云所在部隊擔負攻擊金化以西美軍為首的391高地,組織了500多戰士潛伏在陣地前沿。邱少云的位置距離敵人陣地僅有60多米。潛伏前,邱少云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寫道:“為了整體,為了勝利,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愿獻出自己的一切。”
而彭德懷率領的西線志愿軍部隊對美第8集團軍也同時展開猛攻,取得了清川江圍殲戰的勝利。1950年那個冬天,已經和潔白無暇的冰雪、長眠異鄉的勇士一起,永遠寫入共和國感天動地的歷史。
第二次戰役的輝煌勝利,足以告慰壯志未酬的毛岸英的英靈。直到38天后的1951年1月2日,毛澤東才得知岸英犧牲的消息,但他卻對彭德懷說,“革命戰爭嘛,哪有不付出代價的呀,岸英他是一位普通戰士,為國際共產主義獻出了生命,他盡了一個共產黨員應盡的責任。不能因為他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了大事。難道當了我的兒子就不能為中朝兩國的事業而犧牲,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嘛。”全世界再沒有這樣的領袖,為了支援兄弟國家的解放事業,將自己犧牲的孩子與19.7萬志愿軍烈士一起安葬在異國他鄉,至今已悠悠七十載。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儀式在板門店舉行,金日成在平壤簽字。2021年9月27日中午,代號為“鯤鵬”的軍用大型運輸機劃破長空,飛機上,沉睡著109位抗美援朝烈士的英靈。這些最可愛的人在遙遠的異國他鄉已經等待了很久很久。
毛岸英、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王成、丁大勇、關磊、張飛……這些真實的英雄與電影藝術家虛構的形象,在銀幕上跨越時空、交相輝映,塑造出中國人民志愿軍舍生忘死、藐視一切敵人的大無畏英雄群像,新中國最可愛的人。領袖孩子的熱血與普通百姓子弟的熱血融匯在異國他鄉,染紅了飄揚的戰旗,澆灌出一個民族的尊嚴。
抗美援朝的故事,中國電影一直講述了71年,英雄的精神得以代代相傳。人民不會忘記她最優秀的兒女,一定還有更多感人的歷史,等待我們去發現。電影,讓今天的孩子們永遠銘記,是誰,用義無反顧的犧牲,為我們爭取了和平的陽光。在抗美援朝這場傾盡舉國之力的偉大立國之戰中,從開國領袖到普通百姓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彼此的心也因此貼得更近,整個民族也因此緊緊團結在一起。
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偉大的抗美援朝,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共同書寫的一部壯烈的戰爭史詩,一曲感天動地的英雄贊歌。國力懸殊的鐵與血的較量,喚醒了全民的愛國熱情,讓一個曾經是一盤散沙的民族煥然一新,震撼世界。“中國人民志愿軍”從此成為堅強、不屈、勇敢的代名詞,永遠銘刻于世界戰史。新中國的和平與發展,由此奠定。197653名為國捐軀的志愿軍英烈,永垂不朽。
《我們的旗幟》由電影頻道出品,每周三晚22點檔在CCTV6電影頻道、1905電影網及全網主要平臺播出,騰訊音樂平臺TME_official、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獨家音頻播出。
文/大陸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