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現在,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我們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昂首闊步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經據典、援古證今,賦予典故鮮活的時代內涵,深刻闡釋中國共產黨初心如磐、歷久彌堅的精神密碼。央視網《天天學習》特別策劃“典”亮新時代系列,與您一起學習領會。
【釋義】
在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上,“文”與“道”的關系問題,一直是歷代文論家闡釋的重要命題。唐代古文運動領袖韓愈為了反對六朝以來的綺靡文風,提出“修其辭以明其道”。他的門生李漢在為《昌黎先生集》所作的序中開宗明義地寫道:“文者,貫道之器也。”意思是文章是貫通“道”的工具,強調做文章要解決現實社會問題。上述觀點實際上反映了韓愈的文學思想。在“文以貫道”基礎上,北宋理學家周敦頤進一步提出了“文以載道”的主張。
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是以其《原道》一文為綱領的。關于“文以貫道”的“道”,他在《原道》中申明:“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韓愈將“道”嚴格限定在儒家道統范圍之內,排斥佛教和道教,認為只有儒家才能救偏補弊,重塑人格。他以儒家道統的繼承者自命,以倡導古文運動的方式力挽頹風,立志復興儒學。
【解讀】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文藝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新時代中國文藝指明了前進方向。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中國文藝的方向、命運和勃勃生機與這偉大歷史進程息息相關,中國文藝的發展伴隨著中華民族的飛躍,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方向就是中國文藝的方向。
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承擔著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重大使命。當代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時代為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重任在肩。廣大文藝工作者只有心系民族復興偉業,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才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民族的優秀作品。
胸中有大道,筆底起風雷。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步伐,從時代的脈搏中感悟藝術的脈動,把藝術創造向著億萬人民的偉大奮斗敞開,向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敞開,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展現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寫中國人民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作者 楊立新)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