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2月22日訊 適逢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之際,“2021明日城市論壇” 20日在廈門舉行。來自國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文化創意產業和媒體代表,以“藝術之城:歷史與當下的有機更新”為題,從文化藝術角度探討城市更新,通過多平臺直播進行國際學術對話。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城市更新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升級為國家戰略,“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城市更新,不是簡單的舊城改造,而是通過系統治理城市病,讓城市更宜居、更有韌性、更可持續。”論壇上,原建設部副部長宋春華提出,城市更新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文化工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指出,“與過去關注規模擴張不同,城市更新更加關注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品質提升、文脈延續,更加注重特色魅力彰顯”。廈門“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把廈門打造成為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并發力城市功能品質提檔升級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設。“歷史文化正是城市魅力的關鍵”,楊保軍說,“以文化藝術切入廈門城市更新之路,十分切題、大有作為。”
論壇現場多位專家指出,文化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已經成為國際共識;建設具有藝術特色的人文城市,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必然需求。“藝術是文化最有機的部分,是城市最靈動的氣息。”原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強調,藝術可以定義一個城市的性格,體現一個城市的溫度、品格和人文關懷。
當天,一座與中國緣分深厚的歐洲古老藝術之城,通過云端連線意大利盧卡市市長亞歷山大·坦貝利尼。“諸如本次論壇的文化藝術活動是不可或缺的,可以促進人民之間的對話,賦予我們對未來生活的共同期盼”。盧卡與中國的對話自14世紀絲綢之路就已開啟,盧卡亦一度成為中世紀歐洲絲綢紡織中心。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明日城市論壇總顧問范迪安指出,“城市是文化和情感記憶的載體。加強歷史文化保護,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留住城市的傳統營造的機理和文化的風貌特色。這份鄉愁是城市更新首先要秉持的理念。”
廣州美術學院建筑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沈康強調,城市除了更新、更需要創新,建筑也不能僅僅被當作城市工程,而更應被當作一種公共藝術來看待。
論壇還交流了國際經驗,DCL倫敦設計中心聯合創始人馬曉威分享了倫敦城市更新的案例,“通過提供城市的文化藝術性、多樣性,將吸引年輕和對品質有追求的人才,提高創業就業商業機會,推動創新”;匈牙利佩奇大學工程與信息技術學院院長加布里埃尓·梅德韋杰夫以“敏感城市”理論為核心,對未來智能環境下的城市空間提出思考方向。
論壇期間,鼓浪嶼當代藝術中心首次以“青年影像計劃”的形態,透過4位青年藝術家的新媒體創作,向全球展現其核心理念——以當代藝術為鑰(KEY),讓交互(COLLECTIVISM)、包容(COMBINATION)的藝術理念,走進公眾(AUDIENCE),激活城市有機更新。
活動當天,鼓浪嶼當代藝術中心開館重磅大展啟幕,國際知名藝術家徐冰、展望、宋冬、劉建華、繆曉春等參展,以飽含城市記憶的多元媒介創作出15件當代作品,以“疊層時空——轉化傳統、活化城市”為名,回應城市更新的深刻議題。
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陳平代表論壇全體參與者,發布“城市更新——以文興城、以人為本、與美同行、向心共生”的“藝術創意構建未來城市”大會共識。
論壇還圍繞“城市更新復興與公共藝術引領”、“互依互存的文化與城市”等話題進行了現場評論與分論壇探討,共同構想高品質明日之城。
此次論壇由中央美術學院、DCL倫敦設計中心、鼓浪嶼當代藝術中心、鳳凰藝術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