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元眾籌目標,最后吸引了4742位讀者的眾籌資金238萬余元——這個“奇跡”發生在國家圖書館珍藏《山海經》善本衍生出的袖珍長卷等系列文創品項目中。
7米長復仿手卷將國圖館藏明代善本全部18卷場景收入其中、將166幅神獸圖繪連綴成卷;《云游山?!肺膭撊諝v收入313張原汁原味的“山海圖”和54張高清古籍書影;典藏卡內嵌6種高清古籍縮微膠片……這些就是國圖《山海經》系列文創產品背后的學術支撐。伴隨系列產品的市場推廣,國家圖書館在古籍保存、修復、縮微、影印再造、設計創新方面的努力和堅守,也被越來越多人知曉。以《山海經》為引,國圖正在探索珍貴古籍保護、再利用和服務大眾的通路,讓古籍“活”起來。
313幅山海圖入日歷
《山海經》成書于戰國時期至漢代初期,與《易經》《黃帝內經》并稱為上古三大奇書。由于它并非一時一地成書,從古至今對《山海經》進行注解和研究的學者也非常多,致使此書版本繁多?!澳壳皣覉D書館館藏的《山海經》古籍版本逾百種,其中善本有28種。以此為基礎開發的‘云游山?!膭撊諝v采用和依據了兩種古籍,且均為善本?!眹覉D書館古籍館副館長陳紅彥介紹,其中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池陽郡齋刻本,是存世《山海經》中年代最早的一部,傳世孤罕,洵為珍貴。明刻蔣應鎬繪圖本,則因書中附有三百余種神獸或先民的圖繪,為文創日歷提供了豐富的高清插圖?!笆Y應鎬不但為神獸作圖傳,還畫出了遠古世界的流水湯湯,高山巍峨,將所有生靈置于一個瑰麗雄奇的場景之中,綴圖成卷,一個光彩耀目的神話世界便呈現在我們眼前?!眹鴪D出版社社長魏崇介紹。
由于這兩部善本均已通過古籍修復維持在了較好狀態,讀者在日歷的高清圖中可以清晰鑒賞到古籍原汁原味的美感。日歷的細節也非常考究,如封面、封底和腰封處印有明刻蔣應鎬繪圖本中的古圖連綴而成的長卷。打開日歷,內書脊包布印有晉代文學家郭璞所撰《山海經序》的最后一句話:“達觀博物之客,其鑒之哉。”
而日歷的每一天出現什么內容也頗有講究?!按蟛糠植鍒D來自蔣應鎬繪圖本,但每周三則采用池陽郡齋刻本的書影?!北本﹪鴪D創新文化服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安排讓讀者既欣賞到宋代刻本‘紙堅字軟’‘字畫如寫’的美感和明代繪畫線條流暢、不失古意的神韻,也因為周三通常是一周的轉折點,讀者可以調整狀態,迎接嶄新的生活旅程。
2萬余張縮微膠片入文創品
以明刻蔣應鎬繪圖本為藍本,系列文創品中的當家產品——《山海經》袖珍長卷典藏套裝也已問世。它將《山海經》全部18卷場景收入其中,300余種神獸躍然紙上。
山海經主題文創產品不僅用活了珍貴古籍,還讓國家圖書館在古籍保護方面所做的多種努力以巧妙方式呈現在世人眼前。伴隨《山海經》系列文創產品的眾籌達到一定階段,國圖創新團隊將古籍縮微膠片和當下極受年輕人喜愛的文創閃卡結合,設計出一套共6款《山海經》縮微膠片神獸典藏卡,贈予袖珍卷軸眾籌的參與者。
為此,國家圖書館縮微文獻部專業人員將宋淳熙七年池陽郡齋刻本中的6頁古籍制作成2萬余張縮微膠片。這6頁古籍分別對應6款卡片主畫面上的鹿蜀、朏朏、三青鳥、魚等神獸圖繪(圖繪取自明刻蔣應鎬繪圖本),讓讀者了解到古籍保護中用到的縮微技術。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主任王磊介紹說:“古籍保護中的縮微技術是把文獻拍攝成膠卷保存下來。因為膠卷具備突出的穩定性,縮微文獻可以被保存500年以上?!睋y計,《山海經》的善本中已有23種采用了縮微技術保存。
鄭振鐸舊藏善本數字化入手機
一系列精心準備的文創產品無疑勾起讀者深入了解《山海經》的愿望,國圖也已早早準備好多種途徑方便公眾查閱相關文獻。“《山海經》的28種善本中,已有19種轉化為數字資源在中華古籍資源庫發布,公眾通過互聯網就可以看到古籍原貌”,國家圖書館古籍副館長陳紅彥介紹道,而珍貴的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池陽郡齋刻本,也已經通過再造善本的形式再出版。
通過眾籌購買了《山海經》文創品的讀者,還可以通過掃描典藏手冊上的二維碼,觀看《山海經》線上長卷。瀏覽線上頁面時,不僅可觀賞到宋淳熙七年池陽郡齋刻本和明刻蔣應鎬繪圖本,還可以閱覽鄭振鐸先生舊藏——明胡文煥刻格致叢書本《新刻山海經圖二卷》的數字化版本。打開手機,輕松欣賞這些善本的原文書影和動態長卷,還可以搜索、點觸任意神獸,查詢詳細注解。
由一系列文創品引發的公眾對古籍保護的關注還在繼續。北京國圖創新文化服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圖創新《山海經》項目組已捐贈部分文創銷售利潤,用于認領一部古籍,支持其修復工作。參與《山海經》袖珍長卷眾籌的讀者作為此部古籍修復工作的支持者、捐助者和見證者,親歷一本古籍的重生之路,并獲得“中華典籍守護人”感謝函暨證書。
關于我們? 合作推廣? 聯系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